首頁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十九大專題報道

播撒全面小康的金色種子

2017年10月22日05:2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數據來源:農業部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方向更明了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代表說

我的家鄉在西藏山南市扎囊縣扎玉村,曾經,土地貧瘠,青稞稈矮,穗粒也癟,有時隻能喂牲口。小時候我就希望爸爸和哥哥不用四處拿土陶制品換青稞種子。

國外進修又讀完博士之后,我帶著團隊長年累月待在試驗田,育出了20多個青稞新品種(系),為自治區年糧食總產量突破100萬噸作出了重要貢獻。扎玉村這個昔日的缺糧村,如今已“家家谷滿倉”。

聽了總書記的報告,我更感振奮,辦公室裡育不出品種,必須腳踏大地,傾聽農民的技術需求,才能真正幫助他們。他們收獲多了,我們的農業科技創新才算成功。

——尼瑪扎西代表(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

產業興旺則農民樂業,發展產業是精准脫貧工作的重點也是難點。近年來,柳州積極推廣“扶貧龍頭企業(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等模式,對每個貧困村提供50萬元扶持集體經濟項目建設,推動每個貧困村形成特色主導產業。

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這些都離不開農業科技創新,需要我們將先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和服務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王雙飛代表(廣西大學輕工與食品工程學院教授)

三農故事

10月18日,正值中晚稻收割時期,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南塘鎮黃屋村村民黃四元生特意給自己放了半天假,和街坊鄰居一起收看十九大開幕式電視直播。“報告裡講了不少農民自己的事,好政策說到了我們心坎裡。”黃四元生興奮不已。

“國家政策好,我們自身也得加把勁。”黃四元生家裡飼養了數百羽家禽,開荒種植了近百棵臍橙。他還打算把種養規模再擴大,同時搞好農村貨物運輸和水稻收割等涉農服務。“鄉村振興不光能解決貧困問題,也給鄉親們帶來了更多發展機會。我們一定擼起袖子加油干!”

“十九大報告提出,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我更有信心了。”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繡惠街道辦事處崖南村村民王超說。

提起山東章丘,人們總能想到大蔥。王超也是看准這一點,2015年,長年在外做生意的他回到家鄉,成立了濟南穗苑農業科技公司,流轉了100多畝土地,進行大蔥規模化種植,發展章丘大蔥產業。

靠著綠色種植和標准化生產,王超打出的“一覽眾蔥小”宣傳語,如今在國內的“蔥界”很響亮。“章丘大蔥品牌價值30多億元,如果進一步做好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肯定能有更大的收益。”

如今,王超正在積極對接網絡銷售平台,下一步他計劃把章丘大蔥拓展到文創旅游市場,進行多元化產品開發。

信心更滿了

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並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

代表說

近些年,“誰來種地、怎樣種地”成為農村一些地區面臨的難題。我們根據廣元山區農業市的特點,構建新型土地經營體系,引導土地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聚集,目前已建成萬畝億元現代農業園區85個,促進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年淨增3377元。

堅持創新,新型土地經營制度才能集聚優質發展動能。近幾年,廣元加強農耕農藝農機、良種良法良壤等標准化生產技術的集成應用,使全市60%以上的農戶直接受益。

——王菲代表(四川省廣元市委書記)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盤活了農村土地資源,引導土地向新型經營主體集中、向適度規模經營集聚,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注入新動力。目前,江蘇土地經營權流轉有序推進﹔土地產權交易市場建設進展迅速,爭取實現縣級全覆蓋。

江蘇有的種植大戶利用流轉來的土地經營權在銀行做抵押取得貸款,擴大規模,效益大大提高。十九大報告明確了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這將進一步保障農民的土地權益,保護農民積極性。

——李侃楨代表(江蘇省國土資源廳廳長)

三農故事

“妥妥的了!”當聽到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說的“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黑龍江省牡丹江寧安市江南鄉寶山村支部書記倪福榮忍不住連聲叫好。“土地是我們的命根子呀,這樣的好政策帶來了村裡發展新動力,下一步合作社要繼續加大投入,全體村民都得甩開膀子加油干!”

2010年,倪福榮帶領鄉親們成立了農產品專業合作社。7年來流轉了約2800畝土地,主要種植谷子,並進行精深加工,每畝地的收入從400元升至800元。

同樣感到吃了定心丸的還有吉林省敦化市秋梨溝鎮種糧大戶李廣生,他發起成立的田野種植專業農場流轉了村裡450多畝土地。目前,他的農場已經集資購買了20多台農機農具,用於大規模機械化生產。“按照過去第二輪承包期的安排,原有土地承包期到2027年就結束了。之前很多人對承包到期后的土地制度有疑慮,我也擔心自己花重金購入的這些農機具‘成了擺設’,現在聽了報告信心更足了,明年打算再購入幾台農機具!”李廣生說。

“我們合作社通過流轉土地進行草莓規模種植,如果后續土地政策不明確,就不得不考慮資本的回收周期,不敢貿然投資新項目。”河南省中牟縣春峰果蔬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峰認為,長期穩定的農業政策才會讓農民沒有后顧之憂。接下來他們計劃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應用,同時增加項目投資,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后勁更足了

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代表說

懂農業不僅指懂理論技術,更要懂農業政策、懂農民語言。搞農業一定要先愛農村、愛農民,隻有扑下身子,深入田間地頭調研實踐,把自己當成農民,才能替農民著想、為農民辦事。鄉村振興關鍵在人,一定要完善農業人才接納體系、完善農業成果轉換體系、提高基層農業人才待遇,培育一批技術過硬、甘願扎根農村做事的農業人才。

——梅園雪代表(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

我們村交通不便,十年九旱,以前種庄稼收成不好,很多人出去打工導致土地荒蕪。咋辦?我們想調整種植結構,但科學種田得有專業的農民。這些年,黨培養了一批“三農”工作人才,幫助我們發展壯大,村裡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深愛土地、扎根農村、增強本領,才能走出新時代的現代化農業道路。

——蘇生成代表(青海省西寧湟中縣共和鎮蘇爾吉村黨支部書記)

三農故事

10月18日一早,郭天財就趕到實驗室,和自己的研究生一起收看十九大開幕大會直播。郭天財是河南農業大學教授、農業部小麥專家指導組副組長,也是全國知名的小麥栽培專家。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他很激動。“我小時候常常餓著肚子,能美美地吃上白面饃是最大的夢想。”郭天財說,這個小小的願望早已實現,他卻愈發深刻地認識到,人才培養對於農業、農村、農民的重要性。為國家培養一批高素質的“三農”人才,是他畢生的夢想和追求,也是他40多年來站穩三尺講台、甘當辛勤園丁的精神動力。

“十九大報告中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容讓我們感到很振奮。”同為農業教育工作者,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常務副校長向朝陽認為,“一懂兩愛”對農業戰線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懂農業是前提,而愛農村、愛農民則是情懷和動力。隻有飽含對農村的熱愛、對農民的關愛,才能全心全意地為“三農”服務。

“聽完十九大報告,感到自己的工作更有意義了,責任也更重了。”四川省蒼溪縣永寧鎮蘭池村村民孟毅是縣裡聘請的獼猴桃中心技術員。“孟老師的電話是熱線電話”,當地不少農民都這麼說。孟毅每次給鄉親們做完技術培訓,都會公開自己的聯系方式,隨時解答農民的咨詢。

“要實現鄉村振興的宏偉目標,作為基層農技推廣員,我還得提高業務本領,想辦法幫助更多果農提高效益。”孟毅說。

(本報記者鄧建勝、郭舒然、常欽、姜峰、王錦濤、王偉健、張文、方圓、李家鼎、李縱、馬原採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17年10月22日 08 版)

(責編:馮人綦、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十九大專題報道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推薦

    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數據庫
    直通十九大
    黨報天天讀
    海外看十九大
    學習詞典
    我是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