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1日09:57 來源:法制日報
圖①為公安民警解救被拐兒童。
圖②為甘肅省蘭州市女子護學交警中隊女警護送學生過馬路。
圖③為湖北省宜昌市社區網格監管中心。
圖④為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綜治中心工作人員為群眾開展服務。
圖⑤為上海市浦東新區法院訴調對接中心。
圖⑥為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人民法院在網上調解一起淘寶異地買賣糾紛。
圖⑦為貴州省貴陽市居民議事會成員在商討有關事宜。
圖⑧為湖北省襄陽市實現多部門公共安全視頻圖像資源共享應用。
圖⑨為浙江公安機關G20峰會安保工作誓師現場。
圖⑩為加強寄遞物流安全管理,嚴格落實郵寄快件X光機安檢等措施。
(以上圖片來源於“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
“展覽中居然提到了我們”。
正在北京展覽館展出的“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亮點紛呈,人氣高漲。在此參觀的北京市民張聯鋒尤為興奮,他的興奮點來自於成就展中第五展區第九單元,其中提到“樓棟長作為社會治理體系的末梢,在開展平安創建、服務居民群眾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張聯鋒的另一個身份,是北京市豐台區馬家堡街道的一名樓棟長。
“成就展上不但提到了我們這個群體,還給出了‘重要作用’這樣的高度評價,我們以后更有干勁兒了。”言語間,張聯鋒充滿了自豪感。
在命名為“以人民為中心 增進人民獲得感”的第五展區,一個個數字就像一串串美麗的音符,奏響了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的最強音。在展區的立體展示牆上,寫有“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依”“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困有所幫”“殘有所助”。這8個“有”和人民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承載著人民群眾沉甸甸的獲得感。
其中的第九單元“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清一色的圖片展示顯得獨樹一幟。豐富翔實的圖片從寓管理於服務、矛盾多元化解、安全風險防控等多方面,展現了5年來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
對於黨的十八大以來,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成就展是這樣表述的:
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人民群眾的平安需求為努力方向,認真落實綜治領導責任制,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加快建設立體化、信息化防控體系,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廣大人民群眾安全感進一步增強,平安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防范風險能力不斷提升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區治理堅持以加強社區黨建為引領,以創新社會治理為動力,以增強社區自治和服務功能為重點,構建基層社會服務管理平台,推動社區治理從理念到實踐呈現“四大創新”,不斷夯實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基石。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近年來,有關部門圍繞人、組織、物、網等基本要素,就建立公民身份証號碼、組織機構代碼、不動產登記、網絡實名制等制度出台了一系列規定,為加強社會治理基礎性工作起到了重要支撐。
這些均體現在社會治理中的寓管理於服務,成就展對此進行了集中體現:
全面建立居民身份証異地受理、挂失申報和丟失招領制度﹔
建立實施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
全國338個地級以上城市開通12385殘疾人服務熱線,為殘疾人提供政策咨詢、訴求表達、愛心服務、維權監督﹔
出台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的政策,歷史遺留的1300萬無戶口人員得以落戶。圓滿完成為期三年的戶口登記管理清理整頓,基本實現全國戶口和公民身份証號碼的准確性、唯一性﹔
滅火救援專業處置水平不斷提升。
上述服務不僅停留在制度,而且已經惠及百姓。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西江千戶苗寨,過去防火依賴大量人力瞭望、鳴鑼喊寨。如今,這裡家家戶戶安裝了電氣保護裝置,消防人員通過一款App就能對農戶電氣安全狀況進行遠程監控和預警處置。
今年3月,連雲港市救助管理站的小院裡,50歲的郭秀英終於被年邁父母緊緊摟在懷中。患有癲癇痴呆病狀的郭秀英兩年前走失,一直是救助站裡的“無名氏”,直到救助站與公安部門合作,免費展開DNA數據採集和尋親登記,郭秀英才得以與親人團聚。
兩個故事,詮釋的是共同的平安。
5年來,我國各地注重以信息化建設推進社區治理,不僅使“平安社區”建設成效顯著,也使“智慧社區”建設精彩紛呈。一些社區大力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實現網上服務預約和政策查詢功能,還通過網上協商議事平台提升社區治理的參與度。
民政部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司司長陳越良說,信息化建設是推進社區治理的重要技術支撐,最大限度方便居民辦事,使社區服務供給能力極大提升。
信息化建設,也是此次成就展上的一部分,在“安全風險防控”方面,創新工作機制,綜合利用法律、技術手段,形成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防控合力。比如由地方公安部門與電信企業、銀行等聯合建立反電信詐騙犯罪中心,實行防范、打擊、治理一體化。還有充分發揮“雪亮工程”在偵查破案、決策指揮、治安防控、應急處置、社會治理等方面的強大優勢,維護公共安全。比如一些地方實現的多部門公共安全視頻圖像資源共享應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著力提高安全風險預測預警預防能力,筑牢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成就展還讓參觀者了解到,幾乎在各個方面甚至角落都有保障平安建設的參與者:
深入開展平安鐵路線創建活動,維護鐵路運營安全﹔
建設應用民用爆炸物品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對民用爆炸物品動態、全面、嚴密、准確管控。
保障用電安全﹔
加強寄遞物流安全管理。嚴格落實實名制、開箱驗視、郵寄快件X光機安檢措施﹔
深入開展校園及周邊治安綜合治理,創建平安校園﹔
組織開展各類地震應急演練,全面提高社會公眾應急處置能力,有效應對地震災害風險。
有效化解大量矛盾糾紛
正是有了上述的種種平安建設的相關服務以及風險防控,才有了現在的平安社會。
平安既是最美麗的顏色、最溫馨的符號,又是最溫暖的祝福、最殷切的期盼。
習近平同志強調,平安是老百姓解決溫飽后的第一需求,是極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發展環境。
從維護食品安全到打擊網絡犯罪,從打擊電信網絡詐騙、打擊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到打擊黑拐槍、盜搶騙、黃賭毒等違法犯罪……5年來,政法機關採取的一系列有力之舉,給人民群眾帶來了全方位的平安感受。
此次成就展也對相關成績進行了積極肯定,其中提到嚴厲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以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深入開展打黑除惡專項斗爭﹔持續開展緝槍治爆專項行動,全國持槍、爆炸犯罪案件發案數年均下降25.5%、17.2%﹔始終保持對毒品犯罪的嚴打高壓態勢,2012年至2016年,全國抓獲犯罪嫌疑人83.2萬名,繳獲各類毒品370噸﹔同時,依法打擊非法集資犯罪,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社會和諧穩定。
當然,糾紛仍舊會產生,一方討債不成反被羈押,另一方被打傷未獲賠償,當事雙方都不滿意,多年到處信訪。湖南益陽將此案作為2017年執法監督和律師參與化解涉法涉訴信訪第一案,通過詳解各種法律程序的訴訟風險,陳清利弊,最終促使雙方調解結案,握手言和。
近年來,各地大力推進涉法涉訴信訪改革,不斷完善訴訪分離、程序導入、案件辦理、終結退出、司法救助、責任追究等機制。北京、山東、吉林等組織動員廣大律師積極參與涉法涉訴信訪工作,全面落實律師代理申訴制度,推動涉法涉訴信訪問題在法治軌道上解決,涉法涉訴信訪形勢不斷改觀。
對於矛盾多元化解,成就展上通過六幅圖片將主要方式進行展現:
學習推廣“楓橋經驗”,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矛盾和問題﹔
積極推動訴訟與調解等非訴訟矛盾糾紛解決方式的銜接﹔
搭建集訴訟、辦理查詢、跟蹤、監督、評價於一體的網上信訪綜合業務平台﹔
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將違法犯罪信息記入信用記錄,並與職業准入挂鉤﹔
加強婚姻家庭糾紛調解,維護和諧婚姻家庭關系﹔
依托基層綜治中心搭建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台﹔
探索建立網上調解。
以“楓橋經驗”為例,50年來,楓橋堅持“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就地解決問題”的基本精神不動搖,並根據形勢變化,不斷豐富和發展“楓橋經驗”,走出了一條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新路子﹔浙江舟山則通過吸取“楓橋經驗”精髓,將其從陸地應用到海上,該市普陀區實行區、鎮、村三級聯動,以船隊為單位聘請了多條“調解船”,聘用有一定威望的“船老大”擔任海上調解員,經培訓后上崗,及時、就地解決矛盾。
依法治理破解各類難題
通過整合基層治理資源力量,我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第一道防線不斷得到鞏固。
居民參與社區治理,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體現。
在上海市楊浦區,小區議事會和說理堂成了居民矛盾化解的好去處,把大家都認可的道理整理成社區“鄰裡公約”,成為社區共治和居民自治的有效手段﹔在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社區協商機制的探索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尊重多數人意願又保護少數人合法權益。
民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27個省區市實現了社區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統一屆期、統一部署、統一指導、統一實施,參選率達到90%以上。
“社區協商不斷規范,社區民主監督穩步推進,民主管理機制得以完善,我國基層群眾自治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對於社會治理,陳越良如是說。
此外,社會力量參與社區治理的機制在過去5年也日趨完善。通過簡化登記手續、建立孵化基地等舉措,各地促進社區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同時,通過直接資助、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越來越多的社區社會組織參與到社區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中來。
對於上述成績,成就展通過5幅圖片和一個視頻進行了鮮活的展示,其中包括:
綜治中心是整合各部門資源力量建立的組織協調各部門開展平安建設、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服務群眾的基礎平台。
加強城鄉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推動基層社會治理精細化。加強城市社區治理,調動社區群眾參與社區服務管理的積極性。加強農村社區治理,不斷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
樓棟長作為社會治理體系的末梢,在開展平安創建、服務居民群眾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還有全民共建共享。
和張聯鋒有著同樣喜悅的,還有來自北京市朝陽區的吳秀麗。她就是成就展中提到的“朝陽群眾”中的一員,“作為平安志願者,我們風雨無阻”。對著展板,吳秀麗一字一句地抄寫下成就展上“‘海澱網友’‘朝陽群眾’‘武林大媽’等平安志願者隊伍活躍在大街小巷,日夜守護群眾安寧”的這段話,她說要帶回去給其他志願者看,“讓大家更加認識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
成就展還顯示,在社會治理的過程中,5年來還創建了保險業參與社會治理機制,有效防范和化解社會治安風險。同時,大型企業參與社會治理,比如公安部聯合阿裡巴巴推出構建“團圓全面打拐”平台,打造“互聯網+公益”模式,用科技助力社會治理。
在成就展上,公安部刑事偵查局打拐辦副主任孟慶甜還在現場專門向參觀者講解“團圓”打拐系統,吸引了眾多參觀者。
孟慶甜介紹,“團圓”打拐平台2016年上線,截至今年9月1日,共發布1918條尋人信息,幫助全國各地家長找回1847名兒童,找回率為96.30%。
孟慶甜已經做了10年“打拐”工作,談到科技對打拐的影響,她說:“這使我們的線索來源比以前更全面,收集過程更加容易。這就是‘互聯網+打拐’的結果。”
孟慶甜4個月前剛升格為母親,為了給參觀者講解“團圓”打拐系統,處於哺乳期的她帶著孩子來到現場。“自從有了寶寶后,我更深刻體會到孩子對一個家庭意味著什麼,所以想讓更多人了解‘團圓’打拐系統。”
此外,成就展上還提到,在社會治理發展過程中,專業社會工作者快速發展,社會工作者積極發揮在社會治理和社會服務中的專業作用。
平安建設之路沒有盡頭。如今,各地在原有平安建設基礎上不斷創新發力,更加注重聯動融合、開放共治,“人防”“技防”融會貫通,不斷增強社會治理合力,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上了一個新台階。(記者 趙麗)
相關專題 |
· 十九大專題報道 · “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