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十九大專題報道

如何認識和把握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訪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副會長楊勝群

2017年10月21日09:08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如何認識和把握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如何認識和把握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就此專訪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副會長楊勝群

進入新時代是基於客觀事實判斷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是基於客觀事實的判斷。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等工作,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

記者:十九大報告提出這一重大判斷的依據是什麼?

楊勝群: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這是關於我國發展歷史方位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新論斷,精辟概括並科學標定了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是基於客觀事實的判斷。改革開放近40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斗,推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推動我國國際地位實現前所未有的提升,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接過歷史的接力棒,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正是在這個基礎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習近平同志關於我國發展歷史方位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新論斷,深刻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決定性意義。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中國之所以能實現這一偉大飛躍,歸根到底是因為選擇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揭開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篇章。

變與不變是謀劃未來基本依據

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沒有變,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

記者: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們應如何認識和把握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

楊勝群:這一判斷,是習近平同志運用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作出新的科學判斷。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同時,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

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我們要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堅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特別是要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如期實現。

記者:如何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國情的變與不變?

楊勝群:新時代蘊含著深刻的“變”與“不變”。“變”,是指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不變”,指的是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沒有變,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

新時代的“變”與“不變”,是我們謀劃未來發展的基本依據。必須認識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這一判斷,要求我們一方面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另一方面,要求我們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寫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是改革開放近40年實踐的根本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根植於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

記者:新時代如何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楊勝群:習近平同志立足新的歷史起點,著眼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作了新的謀篇布局,提出了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行動綱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不斷發展、不斷前進的事業,猶如一部鴻篇巨制,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續奮筆書寫。

繼續寫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引領全篇。習近平同志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全黨要更加自覺地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是改革開放近40年實踐的根本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根植於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

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主題就是堅持社會主義的政治方向,而且這個主題的內涵是不斷豐富發展的。正如習近平同志所指出的,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進行艱辛理論探索,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形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增添了新的重要內容,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華民族復興偉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歷史擔當。各級領導干部要強化擔當意識,用鐵的肩膀切實把推動改革發展穩定的責任擔當起來,切實把全面從嚴管黨治黨的責任擔當起來,真正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當前,改革到了攻堅階段,要敢於碰硬,攻堅克難,將改革進行到底﹔扶貧脫貧到了攻堅階段,要直面困難,敢於啃硬骨頭,堅決打贏精准扶貧脫貧攻堅戰。每一個共產黨員都要在自己的崗位上積極為黨分憂、為民盡責,在全黨推動形成想作為、敢作為、能作為的新風尚。(記者 熊 麗)

(責編:沈王一、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十九大專題報道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推薦

    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數據庫
    直通十九大
    黨報天天讀
    海外看十九大
    學習詞典
    我是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