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十九大專題報道

為人民的美好生活提供精神指引和文化滋養

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文化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負責人介紹加強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設情況

2017年10月21日08:43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為人民的美好生活提供精神指引和文化滋養

10月20日上午,十九大新聞中心在北京梅地亞中心二樓新聞發布廳舉行記者招待會,中宣部副部長孫志軍、中央文明辦專職副主任夏偉東、文化部副部長項兆倫、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張宏森介紹加強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設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創新理論指導歷史性變革

夏偉東: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我們黨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集中體現了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規律性認識,深刻揭示了偉大目標、偉大夢想一定要實現,而且一定能夠實現的根本方略。十八大以來,用這樣的理論和實踐凝魂聚力,鞏固人民共同團結奮斗的思想道德基礎,成為這五年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創建的主題主線。

中國共產黨有一個非常優秀的傳統,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巨大優勢,就是始終堅持用與時俱進的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每推進一步,理論創新和理論武裝也必然向前推進一步。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的標志性成就,就是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五年來,黨和國家事業之所以不斷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一個根本原因就在於這一創新理論的科學指導。

思想文化工作開創新的局面

孫志軍: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思想文化工作。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了文藝工作、新聞輿論、網絡信息、哲學社會科學等一系列重要會議並發表了重要講話,親自謀劃、親自指導、全面布局,力度之大、措施之實、成效之顯,前所未有,推動思想文化工作取得了歷史性重大進展,開創了新的局面。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更加深入人心,新聞輿論傳播力、影響力、引導力、公信力顯著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法入規、廣泛弘揚,文藝創作持續繁榮、加速由“高原”向“高峰”邁進的步伐,國家文化軟實力大幅提升,為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實現歷史性變革作出了重要貢獻。

文化領域改革“四梁八柱”基本形成

孫志軍:文化建設發展更加注重深化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突出制度創新,文化領域“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主體框架基本形成。一是文化發展理念思路有重大創新。二是文化體制改革有重大突破。三是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有重大成就。四是文化法治建設有重大成果。

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裡”

項兆倫:“打通最后一公裡”,是近年來公共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具體措施概括起來有四個:一是有標准,制定了《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准》﹔二是有網絡,重點啟動了“貧困地區民族自治縣、邊境縣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覆蓋工程”“流動文化車工程”和“流動圖書車工程”等項目,加快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的總分館制建設,推動優質文化資源向基層鄉村延伸,向貧困地區延伸﹔三是有內容,我們正在積極運用多種手段,為基層社區提供日益豐富的公共文化資源﹔四是有人才,在著力建設專兼職結合的基層文化隊伍的同時,近幾年,先后選派了8萬多名優秀文化工作者到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幫助工作,組織大批文化志願者到農村和邊遠地區開展志願服務,每年都有數十萬名志願者在基層開展服務。

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業實現新發展

張宏森: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正在從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大國向強國邁進。具體是建設形成了四個體系:一是形成具有較強傳播力影響力的現代傳媒體系﹔二是形成規模龐大的內容制作生產體系﹔三是建成覆蓋廣泛的現代傳輸發行覆蓋體系﹔四是培育了結構完善的產業體系。下一步,我們將按照黨的十九大的部署,以新時代的新要求,進行新創造、實現新發展,不斷提高服務大局、服務人民的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的傳播力和創造力,為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積極的努力和應有的貢獻。

支持和鼓勵中國文化走出去,講好中國故事

孫志軍:我們積極推動中外人文交流,加強與各國媒體的合作,積極發展對外文化貿易服務,支持和鼓勵中國文化走出去,講好中國故事,以相交促相知,以相知促相親,展示了良好的中國形象。可以說,是中國制度的優勢活力、中國方案的積極意義、中國智慧的獨特魅力,讓世界各國更多更好地理解、了解、認可了中國。我們堅信,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中國一定會發展得更好,在新的時代取得新的輝煌。

兩個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夏偉東: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極富戰略遠見地提出,在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同時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確立了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戰略方針,強調隻有兩個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中央文明辦成立20年來,堅定貫徹黨中央的戰略部署,以思想道德建設為核心,以培育時代新人為著眼點,不斷拓展創新精神文明建設,對提升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

推動傳統工藝在現代生活中新的廣泛應用

項兆倫:近年來,我國文物保護力度進一步加大,尤其是加強了長城、大運河、大遺址和革命文物的保護。在大規模普查、登記的基礎上,啟動實施了非遺記錄工程。積極支持廣泛開展傳習實踐活動,2016年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傳習補助從每人每年1萬元提高到2萬元。

文化部會同教育部實施了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目前已有78所高校參加此項計劃,“十三五”期間將培訓傳承人群10萬人次。目前,我們正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認真實施《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推動傳統工藝在現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廣泛應用。對口頭傳統、表演藝術等方面的非遺項目,我們也在分門別類研究制定政策措施,逐步形成更加系統的政策體系。

開啟由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邁進的新征程

張宏森:黨的十八大以來,電影取得的發展成就是文化自信的生動體現和鮮明印証。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對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指明了新的方向。電影界將按照十九大的精神指引,在三個方面著力工作:一是“樹三講”“去三俗”,就是樹立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的創作風氣,自覺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二是強化電影的現實主義創作,倡導“深度關注現實,共同關心社會,真誠關愛他人”的原創精神﹔三是做大做強中國的電影產業和電影市場,開啟由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邁進的新征程。

中國聲音、中國形象得到越來越多認可

孫志軍:我國以法律的形式明確政府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責任和具體措施,形成了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的服務體系框架﹔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文化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積極進展,文化產業增加值逐年增大。文化傳播、文化交流、文化貿易多頭並舉,中國品牌、中國聲音、中國形象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

法治和德治在價值取向和導向上相向而行

夏偉東:黨的十八大以來,思想道德建設的一個突出方面,就是更好地發揮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在治國理政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作用,這也是強化道德建設和法治建設的重大舉措,使法治和德治在價值取向和導向上相向而行,使法律規范和道德規范遵循一樣的價值觀標准。有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引,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就有了明確一致的價值觀基礎﹔有了法律法規的支撐,道德建設就有了強有力的制度性保障。

一系列文化工程推進實施

項兆倫: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連續實施了一系列工程,包括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創作扶持、戲曲振興、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國家美術發展和收藏等。為鼓勵文藝工作者創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優秀作品,組織開展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主題實踐活動和大范圍集中輪訓,僅2016年就有10萬人次參加了基層採風活動。2015年和2016年,全國共推出原創首演劇目近2900部。

大批主題圖書受到讀者歡迎

張宏森:《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習近平講故事》等一大批主題圖書受到讀者熱烈歡迎﹔電影《建軍大業》《戰狼2》等樹立了主流影片創作新的標杆,《戰狼2》票房超過56億元﹔《平凡的世界》《雞毛飛上天》等一批電視劇廣受觀眾好評﹔《中國詩詞大會》《開講啦》《朗讀者》等一大批文化類、公益類創新節目點亮了電視熒屏。

絕不能把市場佔有率、票房作為唯一標准

孫志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兼具教育引導和娛樂消費的雙重功能,這就決定了文化產品和服務具有意識形態和產品的雙重屬性。因此,絕不能把市場佔有率、收視率、票房和發行量作為唯一標准。

深化文化改革注重把構建兩效統一的體制機制作為制度設計的關鍵環節和考核評價的重要標准,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加強頂層設計﹔二是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三是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四是明確文化經濟政策。

共建“一帶一路”的文化繁榮

項兆倫:“一帶一路”既是經貿之路,也是文化之路。截至目前,中國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簽訂的政府間文化交流合作協定以及相關執行計劃已有300多項。上合組織、中國與中東歐國家、中國與阿拉伯國家、中國與東盟等框架下的多邊文化合作機制已經建立起來。為了推動下一步工作,去年專門制訂了《文化部“一帶一路”文化發展行動計劃(2016—2020年)》。我們要繼續密切與沿線國家的交流合作,共建“一帶一路”的文化繁榮。

知識產權將得到更有效保護

張宏森: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聯合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等多個部門,持續開展了打擊網絡侵權盜版的專項行動“劍網行動”,保護了中外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合法權益,有效規范了互聯網的版權秩序。這個行動得到了美國電影協會、國際唱片業協會、國際標准化組織等很多境外機構的積極評價和充分肯定。2017年9月,我們又進行了一個專項行動,這個專項行動重點在於加大對外商投資企業知識產權的專項保護。隨著這個行動的縱深開展,境內外知識產權權利人的權益會得到更加有效的保護,版權的秩序將得到更好的規范。

(記者 王子墨、張焱整理)

(責編:沈王一、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十九大專題報道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推薦

    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數據庫
    直通十九大
    黨報天天讀
    海外看十九大
    學習詞典
    我是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