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十九大專題報道

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代表、專家熱議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2017年10月21日08:40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主持人:李韻

嘉 賓:

劉玉珠(十九大代表,文化部黨組成員、國家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

王旭東(十九大代表,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

賈旭東(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研究員)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本報特邀三位代表、學者,暢談如何增強文化自信,踐行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與發展,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主持人: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如何深入理解和准確把握堅定文化自信的深遠意義?

劉玉珠:文化自信是對我們黨、國家和民族文化的歷史傳統、價值內涵和現實意義的認識、認同以及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信念。堅定文化自信,就是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堅定文化自信,是全面推進“四個自信”的堅實基礎,是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偉大力量。

王旭東:十九大報告將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的繁榮興盛上升到了關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高度,是指導我們今后工作的重要遵循。文化是一個國家、民族生存發展的根脈,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文化工作者,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永久魅力和時代風採,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使命。

賈旭東:要從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戰略高度看待文化自信的重大價值和現實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沃土,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歷史根脈。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體現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本質和獨特魅力,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一起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

主持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十九大報告中,他再次強調要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如何適應新時代的新要求?

劉玉珠: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表了系列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涵深邃,為統籌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賦予了歷史擔當、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澎湃動能。

在習近平同志關於“努力走出一條符合國情的文物保護利用之路”的重要指示精神的指引下,我們走過了極不平凡的五年,保護文物的社會共識已經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文物保護利用格局日臻完善﹔文物資源家底基本摸清,文物保護狀況明顯改善﹔文物工作更好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文物惠及民生作用不斷彰顯﹔文物保護法律制度體系基本形成,文物保護責任意識、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如今,在新時代,我們要繼續推動文化遺產事業發展,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進步。

賈旭東:認識新時代的重大意義,領會新時代的科學內涵,統籌推進新時代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關鍵是准確理解和科學把握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深入研究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在文化遺產領域中的具體表現。從參觀博物館,到文化遺產地旅游,再到民間文物收藏,文物正在廣泛進入人民日常生活,在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面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都亟待加強。

王旭東:對文物工作者來說,這個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奮力譜寫文化遺產保護利用之路新篇章的時代,是讓文物活起來、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採、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時代。我們要在新時代讓文物價值作用充分彰顯,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作出更大貢獻。

敦煌文化豐厚的文化遺存對於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精神、增強社會凝聚力和國家軟實力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價值,對於當代世界的文明互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應致力於加大人文交流國際合作,開拓國際視野,尤其是加強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的文化合作。我們一方面要講好中國故事,推進中國文化走出去﹔另一方面要吸收其他文明的優秀成果,建設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主持人: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如何增強文化自信,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劉玉珠: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方針與文化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與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各有側重,互為補充,共同構成有機整體,明確了中華文化的前進方向和發展路徑,體現了我們黨對中華文化傳承發展認識的最新成果。

文物工作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就是要深入挖掘文物資源所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治國智慧,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找准歷史和現實的結合點,使文物蘊含的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與人民需求相契合﹔就是要創新文物資源利用途徑,發揮好文物資源的社會教育和公共服務功能﹔就是要不斷運用互聯網及新媒體技術的創新成果,豐富文化供給,促進文化消費,鼓勵文物市場活躍有序健康發展﹔就是要改革創新、攻堅克難,不辱使命、勇於擔當,讓中華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激勵全體中華兒女不斷奮進、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磅礡力量。

王旭東:以敦煌文物保護與研究為例,利用包括敦煌石窟在內的豐富且不可替代的絲綢之路文化遺產,進行教學研究,既為敦煌研究院和國內相關機構培養文物保護、人文社科、傳承利用的人才隊伍,同時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培養藝術與保護領域的高級專門人才,推動“一帶一路”人文交流,為努力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文物保護利用之路作出積極貢獻。

賈旭東:文物作為過去文化遺存的物質載體,是聯結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對話橋梁。在新時代,文物工作的著力點就是要充分利用這一對話機制,實現文物保護利用與文化建設的有機融合,不斷加強文物文化價值的發掘利用和科學闡釋工作,不斷提高文物合理適度利用的水平和能力,不斷激發全民族全社會文化創新創造的活力,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責編:沈王一、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十九大專題報道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推薦

    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數據庫
    直通十九大
    黨報天天讀
    海外看十九大
    學習詞典
    我是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