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十九大專題報道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專家、代表熱議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2017年10月20日09:50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主持人:楊舒 葉樂峰 詹媛

嘉 賓:

常紀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

孫要良(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哲學史教研室副主任)

王向紅(十九大代表、江蘇漣水縣委書記)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十九大報告高度評價了十八大以來的生態文明建設成就,明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並對相關任務作出了具體部署。本報特邀三位代表及學者,就十九大報告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進行解讀。

主持人: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同志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認識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從生態文明建設角度,如何理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這種轉變?

常紀文:十九大報告指出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同時也提出,我們要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這一重大論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一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括人民對美好生態環境的期盼﹔二是我國目前在生態環境方面還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三是對生態環境的保護要實現平衡和充分發展。因此,十九大報告對生態保護和環境問題的現狀、產生原因及其解決路徑作出了重大判斷,對於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孫要良: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改革開放以來,經過近40年的不懈奮斗,如今我國綜合國力、國際地位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無論物質發展水平還是文化發展水平,都取得了巨大提升和飛躍。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人民開始既要“生存”也要“生態”,既要“溫飽”也要“環保”,因此,“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得以凸顯。“不平衡”包括經濟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人與自然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包括生態文明建設不充分、綠色發展不充分、高質量高效益發展不充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生態產品已經成為重要的民生產品,可以說,保護生態就是保護民生,發展生態就是改善民生。

王向紅: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白天深呼吸,晚上數星星”,已經成為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盼,這正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目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則表現為,盡管各地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忽視生態環境保護的狀況明顯改變,但在一些地方依然存在重GDP增長、輕環境保護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為此,我們要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牢牢守住可持續發展的生命線,讓綠地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

主持人:十九大報告把“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並提出在二〇三五年“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如何理解這些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新論斷?

孫要良: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不僅是一個經濟發達的國家,也應是一個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十分先進的國家。十九大報告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這是我們黨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生態文明方面作出的新規劃。

王向紅:理解並踐行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應當把握“生態文明”的時代內涵。要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略高度,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維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應當從頂層設計到全面部署,從最嚴格的制度到更嚴厲的法治,從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到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從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到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扎實有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讓美好藍圖在神州大地鋪展。

常紀文:十九大報告提出,全黨同志一定要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繼續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這為具體目標的確立作出了指引。十九大報告指出,第一個階段,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那時,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第二個階段,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上論述中,無論是美好生活還是美麗中國,都包括了黨和人民對美好生態環境的考量。可見,建設美麗中國已經成為全黨和全社會的共識,成為各界共同奮斗的目標。

主持人: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並部署了推進綠色發展、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和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等4項改革措施。在新時代,如何更好地踐行這些改革措施,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常紀文: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十九大報告對未來五年的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作出一系列部署,旨在久久為功,為保護生態環境作出努力。為此,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讓生態環境保護的理念在法律和政策中得到更多體現,成為社會各界的共同遵循。如此,才能通過高質量、有效益的發展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實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孫要良: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這些改革舉措,符合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規律,直面我國生態環境治理領域中的突出問題。這些改革舉措,旨在提升生態環境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旨在從最棘手、最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入手,實施專項行動﹔旨在建立配套政策法規,改革組織架構。可以預見,到二〇三五年我國基本實現現代化后,發展方式、產業結構將得到根本轉變,我國環境與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將得到根本扭轉,到本世紀中葉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后,生態環境將得到全面提升。

王向紅:要踐行好十九大報告提出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措施,應當進一步堅持新發展理念,切實把生態資源更好地轉化成生態資本,努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現生態越美麗、發展越興旺、百姓越幸福。要全力在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生態經濟發展、構建精致宜人綠色城鄉、強化政策支持保障等重點領域取得突破。作為蘇北正在發展中的縣份,漣水縣擁有一幅水繞城、綠抱水、生態好、環境美的自然畫卷,這是最好的發展資源和最大的競爭力。未來,漣水縣將優化生態空間布局,加快生態產業發展,統籌生態城鄉建設,構建生態文明體系,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責編:沈王一、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十九大專題報道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推薦

    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數據庫
    直通十九大
    黨報天天讀
    海外看十九大
    學習詞典
    我是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