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十九大專題報道

為了明天更美好·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三感”①:共建共享中增強獲得感

2017年10月20日05:5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一個個巨大變化,見証著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過去五年,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引領下,一大批惠民舉措落地實施,人民群眾獲得感顯著增強。黨的十九大代表來自祖國各地、社會各界,他們臉上洋溢的微笑,他們所見証的一個個巨大變化,讓人感受著那些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廣西壯族自治區蒙山縣蒙山鎮北樓村黨總支書記黃樹新代表所在的村子,2012年人均純收入6500元,去年已達1.3萬元,翻了一番,93.5%的村民住上了樓房,村裡1075戶農戶有小汽車520多輛﹔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民族中學教科處副主任陳紹燕代表說,經過3年交通大會戰,州到縣三級以上公路全面暢通,現在行走在大小涼山,再也不用為路不好走而犯愁﹔

“作為公交車駕駛員,我每天都與許多群眾面對面打交道,對老百姓的生活變化感受真切。”湖北襄陽公交27路線路長熊會萍代表說,她身邊許多“三代同堂”的同事已經申請到了公租房,社區養老中心讓老年人晚年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十九大報告中,“人民”二字重千鈞。福建省南平市委書記袁毅代表認為,民之所盼,就是施政所向。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民生領域著力補短板、兜底線、出實招,群眾的獲得感顯著提升。

這五年,習近平總書記心中時刻牽挂的,正是最廣大的人民群眾。“以人民為中心”“獲得感”這些詞,既是總書記念念不忘的關切之詞,也是廣大干部群眾口中的高頻詞。

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十九大報告的重要論斷告訴我們,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進入新時代,保障和改善民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如同十九大報告所提到的,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群眾在就業、教育、醫療、居住、養老等方面面臨不少難題。代表們指出,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影響著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滿足,影響著他們獲得感的進一步提升。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貧困人口是最大的短板。目前,600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1800萬城鎮低保人口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正在完善,900多萬城鎮登記失業人員的免費職業技能培訓正在開展。熊會萍代表說,在不少地方,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存在,比如城鄉收入差距較大,農村和欠發達地區的收入水平趕不上發展水平等。

昆明醫科大學教授何黎代表認為,改革開放特別是十八大以來,醫療衛生實現跨越式發展,人均預期壽命大幅提高到76.34歲,基本實現全民醫保,通過分級醫療改革,提高全民醫療水平,人民獲得感顯著增強。但在人民享有的醫療保障方面,西部與東部地區存在較大的差距,這種差距也會影響西部地區群眾的獲得感。

“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何黎代表認為,應當認真貫徹落實十九大報告精神,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深入開展脫貧攻堅,保証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

十九大報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

袁毅代表認為,隻有這樣,才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形成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十九大報告指出,優先發展教育事業。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和殷切期盼。我也從中看到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前景和發展方向。回去后,我要把報告精神帶進課堂,通過自己的帶頭作用影響身邊更多的黨員和教師,共同把貧困鄉村教育辦好。”廣西壯族自治區忻城縣北更鄉中心小學壯族教師蒙曉梅代表說。

“當前,我們要找准人民群眾對民生需求的新變化,解決好民生新問題,進一步知民情、順民意、解民憂、增民利。”熊會萍代表說,增強獲得感須從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入手,比如持續推進教育公平,努力優化教育資源的合理分配,著力解決區域范圍內師資力量、配套設施、規劃建設等方面不均衡現象﹔統籌發展城鄉居民大病醫療保障體系建設,進一步減輕醫療費用負擔。

西藏自治區米林縣南伊珞巴民族鄉才召村黨支部書記達波兒代表說,才召村前幾年先后籌集資金433萬元,建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民俗農家樂,為12戶家庭提供了就業崗位。截至2016年底,才召村10戶37人實現全部脫貧。下一步,將借助才召村建設小康示范村項目、整體搬遷等有利條件,組織群眾開辦才召村磚廠,預計可幫助轉移就業20余人。

(記者  郭舒然  顧仲陽  張  爍  杜尚澤  王明峰  郝迎燦  程遠州)

《 人民日報 》( 2017年10月20日 13 版)

(責編:馮人綦、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十九大專題報道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推薦

    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數據庫
    直通十九大
    黨報天天讀
    海外看十九大
    學習詞典
    我是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