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9日22:06 來源:新華社
深秋時節,細雨蒙蒙,井岡山茅坪鄉神山村被山霧籠罩,村民彭夏英一大早就開始忙起了農活。
從村裡家境最窮的貧困戶,到年收入10萬元,彭夏英奮力脫貧,完成了自己的“五年之變”。
五年,歷史長河的一瞬,對很多中國百姓而言卻是天翻地覆的改變。對國家而言,更是歷史性跨越,正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所指出的: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
大跨越大發展大成就——實現歷史性變革
“人造小太陽”實現穩定的101.2秒穩態長脈沖高約束等離子體運行,創造世界紀錄﹔穩態強磁場建成3台場強創世界紀錄的水冷磁體,建成場強排名全球第二的混合磁體……今年以來,一批世界頂級的科研成果在合肥科學島上的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相繼誕生。
“十九大報告說,我們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這點在科技領域尤為明顯。”研究員王俊峰說。
五年來,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創新型國家建設碩果累累。這一時期,我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國內生產總值從54萬億元增長到80萬億元,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之源、穩定之錨。
五年來,科技與經濟領域取得的成就,離不開改革的推動。一直以來,如何更好激發市場活力,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繞不開的一道難題。五年來,1500多項改革舉措推動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改革以“大潮奔涌逐浪高”的壯闊景象不斷向縱深推進,市場活力不斷迸發。
“五年前微信用戶數是2億多,現在已快10億。以前常說要做中國的雅虎、亞馬遜和谷歌,但現在美國硅谷很多公司都在研究微信。企業得以快速發展,得益於改革。”騰訊市場與公關部副總經理張軍說。
生態環境關乎民族未來、百姓福祉。為破題發展中的環境難題,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力度空前,美麗中國新圖景徐徐展現。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黃河源頭已進入冬季。草原管護員、瑪多縣牧民土登早早起床,喝了一碗熱乎乎的奶茶后騎著摩托車出發了。他幾乎每天都要在自己管護的近五萬畝的草原上跑一趟。
“草長高了,湖面大了,如今在扎陵湖畔,隨處可見斑頭雁、赤麻鴨、藏野驢等野生動物。”土登告訴記者。
地處“黃河源頭”的瑪多縣是三江源國家公園的核心區,如今,這一地區的生態退化趨勢有所遏制,消失多年的“千湖美景”再度回來。
好政策好環境好日子——揣滿濃濃獲得感
“十九大報告裡說,國家過去五年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對我來說,就是住上了三代人夢想的新房。”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北梁新區居民高俊平說,“5年前我和老伴帶著孫子還住在不到20平方米的破舊平房裡,夏天怕漏雨、冬天愁燒煤,看電視還得窩在床上。這幾年,國家出台惠民措施,我們不到一年就住上了50平方米的新樓房。”
高俊平原先居住的北梁棚戶區,是內蒙古最大的城市棚戶區。4年前北梁棚改工程啟動,當年底,高俊平一家作為首批異地安置戶,搬進了新房。
貧困,人類社會的公敵。過去五年,我國有600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相當於一個歐洲中等國家人口總數,不啻為人類減貧史上的一個奇跡。
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尕海鄉尕秀村,一座座精致的藏家小院整齊劃一,宛如坐落在棋盤上的一顆顆棋子。
“這幾年州裡搞小康村建設,環境好得不得了。靠著‘賣風景’,我家辦起了藏家樂,不但脫了貧,口袋一天比一天鼓。”村民拉姆措滿面笑容。
民生,是發展中最大的議題。改善民生,是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遠在千裡之外、做糖果生意的山東臨沂人郭建波,搭上了政策暖風,揣滿濃濃獲得感。
“國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勵創新創業的好政策,我們這些創業者感受最強烈。這兩年,靠互聯網銷售,我們公司保持了50%以上的高速增長。”郭建波說。
這是一份亮麗的民生成績單:2016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2年增長44.3%,城鎮新增就業年均超過1300萬人,群眾普遍關心的環境、食品安全、住房、養老等突出問題不斷加以解決……百姓獲得感不斷增強。
新時代新目標新作為——擼起袖子加油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呼喚新作為。
矗立在荒野的井架上,黑龍江大慶油田1205鑽井隊的旗幟迎風飄揚。石油工人們正在井口忙著起鑽,褲管上都是泥漿和油污。目前,他們已經完成8.5萬米進尺,今年10萬米進尺的目標勝利在望,這是時隔46年1205鑽井隊再次沖刺這一目標。
“十九大報告中‘新時代’的提法特別亮眼。新時代要有新作為,我們要繼續苦干實干,發揚鐵人精神,不斷充實技術實力和水平,確保站穩市場、屹立不倒。”1205鑽井隊隊長趙明濤說。
早上8點,坐落在貴州群山之中的“中國天眼”總控室的一台電腦前,“天眼”反射面控制系統負責人張志偉正在調取主動反射面健康監測系統的最新數據。他說,十九大報告為人民勾勒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目標,讓人備受鼓舞。
“‘天眼’未來將瞄准人類射電望遠鏡不曾涉獵的河外星系,建設世界領先的天文數據處理中心和100G天文科研專線。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吸引、集聚更多國內外領軍人才參與到運行維護和相關研究中來,為我國2035年躋身創新型國家作出自己的貢獻。”“天眼”工程副總工程師李菂說。(新華社北京10月19日電)
相關專題 |
· 十九大專題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