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十九大專題報道

不忘初心 向著夢想奮進——來自寧夏基層現場的報道

2017年10月18日15:01    來源:寧夏日報

原標題:不忘初心 向著夢想奮進

收獲的十月,正是共襄盛舉時。

在寧夏,從城市到農村,從機關、企業到社區、學校,處處洋溢著迎接黨的十九大的喜慶氣氛。

扎實的工作狀態、飽滿的工作熱情、昂揚的精神風貌充盈塞上山川……

創造了國內石油化工行業新奇跡

神華寧煤烯烴二分公司施工現場,一條寫著“拼出來的烯烴二期,干出來的精品工程”宣傳牌格外引人注目。該公司黨委書記李國孝告訴記者,作為黨的十九大獻禮工程——煤化工副產品深加工綜合利用項目,經過建設者們日夜奮戰,於10月1日16時35分,實現滿負荷運行。

“實現滿負荷生產的那一刻,我們裂解車間、擠壓房、中控室沸騰了,大家簇擁著、擁抱著,歡呼雀躍……”說起那天的情景,李國孝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他說,煤化工副產品深加工綜合利用項目,是煤制油項目的副產品深加工項目,主要以煤制油和煤制烯烴副產的石腦油、LPG為原料,採用先進的裂解工藝制乙烯、丙烯技術,年可生產聚丙烯60萬噸、聚乙烯45萬噸、丁二烯6.4萬噸、混合苯5.9萬噸、合成氨15萬噸及部分燃料油等,該項目不僅延伸了神華寧煤煤化工產品的產業鏈,提高了產品附加值,還為煤炭企業轉型升級,創出了一條石油化工與煤化工高度融合、持續發展的新路。

為實現與煤制油同步生產的目標,自2015年開工以來,建設者們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偉大號召,發揚擼起袖子加油干、邁開步子加快干的精神,用2年時間搶出了3年的工作量。由於工期縮短1年,投資從129.81億元降到了90多億元,以實干實績續寫了煤化工發展的新篇章。

“僅用4天打通全流程、產出合格產品,21天實現滿負荷運行,成功攻克了國內首台(套)具有全系列自主知識產權的工藝包、核心設備、控制系統應用的技術難題,突破了百萬噸級裂解裝置技術壁壘,創造了國內石油化工行業新奇跡。”中石油專家朱連勛說,該項目是拼出來的精品工程,是“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生動實踐。

期盼祖國更富更強大

10月13日10時,銀川市興慶區中心敬老院,幾位老人正圍著一張桌子打扑克牌,不時發出朗朗笑聲。

“敬老院是我的家,這得感謝黨的好政策!”張旭軍老人樂呵呵地說道,敬老院把他的生活全包了,照顧得特別周到。住到敬老院整整5年了,每天打打牌遛遛彎,心情好,精神也好。

張旭軍今年73歲,是興慶區掌政鎮孔雀村人,膝下沒有子女,上了年紀后,無人照顧。鎮上得知后,將他列為散養的五保老人。隨著年齡越來越大,他的生活逐漸無法自理。2012年8月,他又被列為鎮上集中供養的五保老人,住進了敬老院。

近年來,我區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不斷健全完善,2016年出台的《關於進一步健全完善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的實施意見》,將農村五保供養和城市“三無”人員保障制度統一為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標志著我區建立起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其他社會救助制度、社會保險、社會福利制度相銜接的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

興慶區中心敬老院負責人告訴記者,敬老院目前集中供養著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老人26位,他們的衣、食、住、行、醫、護理費等每人每年政府負擔1.5萬元。

張旭軍用力甩出一張牌后,對著記者一臉憧憬地大聲說:“我個人生活無憂,盼望祖國更富更強大。”

返鄉創業帶民富

這幾日,固原市原州區頭營鎮楊河村西山梁雪地裡蹣跚覓食的雞、鴨、鵝照片,刷爆了李進勇微信朋友圈,引來上千個點贊。

“厚厚的雪地,肥肥的雞鴨鵝,茂密的樹林,層疊的大山,這樣的照片就是一幅幅絕美的水墨畫!”有人如是評價。

“這五年,我的人生發生質的飛躍,我從一名教師蛻變為一名村官,實現了深埋心底多年的‘返鄉創業帶民富’夢想。”楊河村黨支部書記、六盤山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進勇說。

2002年,李進勇從寧夏大學畢業,在吳忠市三中任教。他每年回鄉探親看到,楊河村村民大都靠種玉米和糜子過日子,收入微薄﹔養殖牛羊,又因封山禁牧,外買飼料價格高,投資成本大,見效慢。

於是,李進勇開始思考謀劃家鄉父老鄉親的脫貧致富出路。他覺得既不破壞生態又能致富、投資少、當年投入當年見效的生態雞養殖,是帶領父老鄉親脫貧致富的不二路徑。

2014年,李進勇辭職返鄉,流轉植被茂密的幾座大山,借錢從事生態雞、灰雁、火雞、土公雞等家禽養殖及苜蓿草種植。2016年底,李進勇當選為楊河村黨支部書記。

“當了這個官,肩上就有了責任。散養生態雞這個路子我終於蹚出來了,我想帶著鄉親把散養生態雞產業做大做強。”2017年,李進勇投放1.1萬隻公雞苗,發展肉雞產業﹔投放2200隻母雞苗,發展“苜蓿蛋”特色產業﹔還投放了2000余隻灰雁、大頭鵝、紅嘴鴨。

如今,李進勇和他的六盤山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帶著1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散養生態雞,戶均散養2000隻。建檔立卡戶劉忠仁散養1200隻苜蓿蛋雞,今年賣蛋收入已過3萬元。

喊叫水人有望不再“喊渴”

今年“十一”假期,馬海成沒休息。

作為中寧縣喊叫水鄉分管扶貧工作的負責人,馬海成和同事利用假期兵分六路,走村入戶查看群眾家自來水通了沒,危房翻蓋了沒。

近年來,伴隨著“五通八有”工作的不斷推進,困擾喊叫水群眾生活的飲水及住房難題正在被一一攻克,身處扶貧第一線的馬海成忙並快樂著。

喊叫水鄉地處山區,干旱缺水是困擾鄉親們生活的最大難題,也是當地脫貧路上的最大“攔路虎”。

幾年前,喊叫水鄉自來水管道就已鋪設完畢,可是由於地勢不平致使水壓各異,管道破損時有出現,影響正常供水。

今年8月,中寧縣在喊叫水鄉、徐套鄉啟動人飲鞏固提升工程,建成總容量2420立方米的蓄水池4個、加壓泵站一座,鋪設管道150多公裡,徹底解決當地群眾的生活用水難題。

“今年11月底工程全部竣工后,喊叫水鄉戶戶都能實現24小時供水。”馬海成說,從此喊叫水人將不再“喊渴”。(記者 閻文華 任建中 王玉平 杜曉星)

(責編:唐心怡、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推薦

    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數據庫
    直通十九大
    黨報天天讀
    海外看十九大
    學習詞典
    我是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