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8日13:35 來源:廣西日報
金秋十月,碩果飄香。為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我區各族人民上下齊心,勵精圖治,砥礪奮進,大力推進和實施民心工程,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繪就一幅幸福民生的新畫卷。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始終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著力改善民生,大力推進共享發展,不斷加大民生投入,落實公共普惠政策,回應群眾期盼,使百姓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幸福,實現了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同頻共振。
強力度:真金白銀“傾民生”
把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需要從群眾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讓一樁樁、一件件民生實事“落地生根”。
十八大以來,我區最引人關注的民生建設即是為民辦實事的十大惠民工程。近年來,我區每年投入數百億元,集中力量辦好涵蓋社保、健康、教育、強基、土地整治、安居、農補、生態、文化、交通等多個領域的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不斷提高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於是,棚改房裡,傳來陣陣歡笑——2012-2016年,我區完成農村危房改造任務106.95萬戶,解決了428萬人農村貧困群眾的安全住房需求﹔2013-2016年,我區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共134.49萬套,累計解決400多萬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困難問題。
於是,溪溝水澗,飄來縷縷荷香——2013-2016年,全區共投入514.56億元,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率由2012年的13%提高到2016年的93%,107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得到解決,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75%以上。
於是,七村八寨,鋪通條條坦途。截至今年7月,全區農村公路裡程逾10萬公裡,佔全區公路裡程的87.04%,集中連片特貧地區和“老少邊窮”農村公路建設力度重點加大,建制村通暢率達99.35%。
……
十大惠民工程,瞄准了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改革紅利惠及大多數人,讓老百姓獲得了可觸可感的生活之變。
收入分配一頭連著人們的錢袋子、好日子,一頭連著社會的發展大局與和諧穩定。2013年,我區相繼出台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增計劃》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倍增計劃》,通過多渠道、多途徑助推居民收入“水漲船高”。如今,全區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現可喜態勢,兩者分別年均增長8.2%和10.7%。
對於低收入群體來說,最低工資標准的提高意味著其月工資標准也將隨之上漲。十八大以來,我區多次調整全區職工最低工資標准,每次調整幅度達到15%以上,目前全區各類地區月最低工資標准均已達到1000元以上。
在2016年,我區還傾力推進全區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把符合農村低保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低保范圍,並逐年提高全區農村低保平均保障標准,縮小農村低保標准與扶貧標准的差距。
好角度:改善提升“補短板”
今年7月初,欽州市79歲的龐老先生,隨女兒一家到雲南省西雙版納旅游。途中,老先生突感心慌、胸悶,家人隨即將其送到雲南省西雙版納州人民醫院急診。
住院治療期間,龐老女兒與欽州市社保局取得聯系,並及時在社保業務信息系統為父親辦理了異地急診備案手續。7月12日上午,龐老持社會保障卡順利辦理出院手續,成為我區開通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業務后的第一個受惠者。
民生,就是那一件件在百姓身邊看得見摸得著的事,就是那一抹真真切切感受得到的溫暖。
想讓百姓真正做到“老有所養”,養老保障必須與時俱進、擴面提質:
這些年來,我區100%的縣實現跨省異地就醫雙向直接結算。依托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全區15個統籌地區全部完成系統改造並通過驗收,成為全國首批實現系統接入全覆蓋的省區,截至今年9月,全區跨省定點醫療機構已達319家。
這些年來,我區兩定機構“一卡通”數量全國第一。截至今年7月底,全區可異地就醫(購藥)直接結算的定點醫療機構、定點零售藥店,覆蓋區內所有縣、絕大部分鄉鎮(街道)和部分行政村(社區),實現區內異地就醫“自治區-市-縣-鄉-村”五級“一卡通”。
就業是民生之本,解決就業問題事關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2012-2016年,全區城鎮新增就業239.3萬人,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47.84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5.33萬人,均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目標任務人數。
在推進就業援助方面,我區也出台了相關新政:公益性崗位優先安置零就業家庭、有勞動能力的成員均處於失業狀態的低保家庭成員上崗就業﹔對公益性崗位期滿清退后仍難以實現就業的零就業家庭、有勞動能力的成員均處於失業狀態的低保家庭成員,由當地財政出資購買崗位予以托底安置﹔低保對象實現就業或自主創業的,還可扣減必要的就業成本,並享受3-6個月的救助緩退期。
“病有所醫”是百姓福祉的又一要義。今年7月1日,全區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正式實施,看病報銷將不再分“城裡人”“農村人”﹔以破除“以藥養醫”機制為切入點的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成效顯著,逐步破解著百姓看病貴、看病難問題。
十八大以來,我區精耕細作,傾力構筑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補短板、促共享。百姓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就是在這一個個暖心的舉措中得以提升。
有溫度:做實落小“見真情”
眼下,全區各地市的農民工技能大賽正在如火如荼開展中。而這樣的比賽,我區已經舉辦有3屆,每屆都吸引著眾多的農民工朋友前來參賽。
各級職業資格証書的現場頒發,是他們參賽的動力之一。有了這本証書,農友們可以“搖身一變”,成為了農民技工。
一個“技”字的增加,不僅僅是一個身份的轉變,同時也是職場能力的體現。獲得証書的他們再進城務工,收入可大大提高。
傾聽民之意、關注民之憂、化解民之困、改善民之基。這些年來,在堅持共享發展、推進民生建設中,我區上下砥礪奮進,鮮活的探索不斷涌現:
結合農民工返鄉“回流潮”的現實,我區在全國率先出台農民工創業擔保政策,把農民工和農民創業納入創業擔保貸款范圍。
為使農村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優先享受教育資助,我區整合教育資助和扶貧培訓的資源,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與扶貧開發政策進行無縫連接。這一教育精准扶貧工作機制走在全國前列,屬於機制首創。
為了掌握貧困戶建檔立卡后的變化情況,我區新出台一套管理辦法,通過建立精准扶貧台賬,實行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這一建檔立卡扶貧對象動態管理辦法亦為全國首創。
為滿足老百姓對優質學前教育日益增長的需求,我區在全國首創“多元普惠幼兒園”辦園新機制,探索公建民營、民辦公助、股份制、聯合辦園等多種辦園模式,積極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多元投入。
民生之事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十八大以來,一項項強力度、好角度、有溫度的改善民生重大舉措,觸及我區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凝聚成一個個巨大磁場,給人以信心與向上的力量。(記者 羅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