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十九大專題報道

新華日報社評:“強富美高”,江蘇大地上的雄渾交響

——寫在黨的十九大召開之際

2017年10月17日10:48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強富美高”,江蘇大地上的雄渾交響 ——寫在黨的十九大召開之際

(一)

時間是奮進者的坐標系。

當時間的指針,指向這個舉世矚目的金秋十月。8000萬江蘇人民熱盼著即將啟幕的盛會,品味著砥礪奮進的豐收喜悅,耳邊再次回響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發展的殷殷重托。

2013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希望江蘇著力抓好“深化產業結構調整、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三項重點任務。

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調研並發表重要講話。他殷切希望江蘇的同志“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努力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這也是總書記首次將“四個全面”並提。

宏偉的藍圖,融入百姓的夢想﹔美好的憧憬,化為全省的行動。牢記總書記囑托,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作出了“聚力創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部署,江蘇的發展取向、工作導向、奮斗指向,更加鮮明、更加突出、更加集中。

抓住發展第一要務中的“要事”,讓居民收入、企業利潤、財政收入“三個口袋”更加充實,解決好老百姓看病、上學、養老“三個焦點問題”,提供好生態環境、公共安全這“兩大公共產品”……全省上下努力以“兩聚一高”的過硬成果,一步一個腳印把總書記為江蘇描摹的“強富美高”藍圖變成現實。

今年國慶長假,南京國際博覽中心。“砥礪奮進的江蘇”大型主題圖片展上,一面由68張笑臉組成的“笑臉牆”給人強烈視覺沖擊。服務群眾,滿意的笑﹔創新創業,成功的笑﹔辛勤勞動,收獲的笑﹔美好生活,幸福的笑……張張笑臉,讓發展的果實、成功的喜悅、幸福的滋味,變得可感可觸。

數字記錄奮進的軌跡。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連跨3個萬億元台階,2016年達到7.6萬億元,經濟總量位居全國第二位﹔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7.8%和9.6%,全省農村人均純收入4000元以下貧困人口如期脫貧……比數字更有分量的,是老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一張張由衷綻放的笑臉,就是對江蘇發展成績單的最生動詮釋!

(二)

經濟強,強在創新活力、改革魄力。

“要舍得下本錢,寧可在其他方面緊一緊,也要拿出錢來搞創新。”“要重視集聚創新人才,加大人才培養開發力度,特別是要注意培養既通科技、又懂市場的復合型創新人才。”“要敞開大門,擇天下英才而用之,多吸引一些高端型人才和領軍型人才。”寄語江蘇創新發展,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

“我們能不能沖出轉型的關口、實現發展的鳳凰涅槃,能不能在新一輪競爭中佔據先機、贏得優勢,根本上取決於發展動力轉換的速度,取決於創新這個驅動發展的新引擎能不能成為主動力。在這一階段,不創新不行,創新慢了也不行,必須以隻爭朝夕的緊迫感,快馬加鞭持續推進。”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中,創新被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擺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人才在哪裡,活力就在哪裡﹔頂尖人才在哪裡,“硅谷”就在哪裡。實現經濟強,必須努力把江蘇科教優勢轉化為創新發展優勢。

2017年5月20日,首屆江蘇發展大會舉行,1200多名海內外江蘇鄉賢共赴發展之約。大會LOGO“錦繡蘇”,由一個個向上的“人”形,聯接成繁體的“蘇”字,傳遞江蘇對人才的渴求。“匯聚八方江蘇英才,共謀江蘇錦繡發展”,江蘇要放眼全球聚人才,充分釋放江蘇的“人才紅利”。

2017年7月,中國江蘇·大院大所合作對接會在南京舉行。一支支由諾貝爾獎得主、院士專家率領的院所團隊齊聚江蘇,現場簽約重大項目21項,投資總額達318億元,為近千家企業解決技術難題。

圍繞人才謀創新,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不斷壯大數字經濟、創意經濟、分享經濟等新經濟,不斷用新技術新業態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江蘇創新發展的動力愈加充沛。

創新,在江蘇有最前沿的突破。今年8月,《自然》雜志的一篇《中國啟動腦成像工廠》報道,讓一家剛剛組建、位於蘇州的腦科學研究所成為全球科學界關注的焦點。國外科學家表示:“這種工廠化的研究規模將極大地加速腦科學的發展”﹔在無錫超算中心,我國第一台全部採用國產處理器構建的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連續3次問鼎世界超算榜首﹔在常州天合光能,光伏系統解決方案實現了產業鏈垂直一體化整合,先后13次打破世界紀錄……

創新,在江蘇有最精彩的故事。在蘇南,“好孩子”從一個校辦工廠,成為全球最大的耐用兒童用品公司和中國最大的孕嬰童產品全渠道零售商﹔在蘇中,“中天科技”從一個鄉鎮建材廠,轉型成為全球最大的光纖復合架空地線供應商﹔在蘇北,“徐工”經過70多年的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工程機械制造商之一……

正如省委書記李強所言,創新在江蘇已經成為一種價值導向、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時代氣息,正在重塑江蘇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成為江蘇發展最鮮明的時代特征。

創新與改革總是相伴而行。“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事實証明,抓創新發展,既要抓“硬設施”,更要抓“軟環境”,既要構筑資源優勢,更要構筑體制機制優勢。為此,江蘇努力做好“改革計算題”——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市場活力的“加法”。

今年10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通報,對第四次大督查發現的地方典型經驗做法給予表揚,江蘇“不見面審批(服務)”得到高度肯定。建立省市縣標准統一的權力清單,大力推進“不見面審批”模式和政務服務“一張網”建設,江蘇“放管服”改革不斷走向縱深。

“不見面審批”,是江蘇改革的一個縮影。勇於自我限權,甘於做“店小二”,把改革視作“深刺激”“強刺激”……江蘇提出了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創新創業活力最強的“三個最”目標,努力通過改革培厚創新的“土壤”、當好創新的“園丁”、營造創新的“生態”。事實証明,改革既為創新鬆綁,也為創新助力!

(三)

百姓富,既要增加收入,提高富裕程度,更要生活質量的全面提高,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要再接再厲,像抓經濟建設一樣抓民生保障,像落實發展指標一樣落實民生任務,努力推動民生建設邁上新台階。”“民生工作千頭萬緒,集中到一點,就是要努力讓人民群眾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重托,飽含著濃濃的民生情懷。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落實總書記的指示,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江蘇省委把聚焦富民作為最應干、能夠干、必須干好的事情,將“百姓富”濃墨重彩地寫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篇章中。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上,“三個口袋”新排序,引發輿論關注。處理好居民收入、企業利潤、財政收入“三個口袋”的關系,真正把居民的口袋放在第一位,這傳遞出發展的理念之變、導向之變。

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上,“三個民生”的新觀點,拓展了富民內涵。底線民生,重在為困難群眾生活托底﹔基本民生,重在保障城鄉居民各方面的基本權益﹔質量民生,重在滿足人民群眾對生活質量的新期待新需求。

如何把力量集中起來,心往富民想,勁往富民使?如何把資源集中起來,優先向富民產業聚集、向富民項目傾斜、向富民平台投放?如何把政策集中起來,形成集成效應,釋放更多紅利?這是省委領導同志思考的問題,也是縣委書記工作講壇上布置的考題。

聚焦富民,政府之手、市場之手、群眾勤勞之手同向發力,今天江蘇大地上的富民亮點越來越多,富民特色產業越來越多。

“花木賣出去了,人回來了,鎮村有了生機。”在沭陽,25萬人“靠花吃花”,31個花木淘寶村、3萬多個網店競相爭艷,平均每秒有3.75件快遞從這裡發出。

“培育一個品牌,帶動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百姓”,盱眙的龍蝦產業年直接收入超過7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收入50億元。全縣10萬農民通過從事龍蝦養殖、販運、烹飪等相繼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一種資源就是一張名片﹔一個產業就能帶動一方崛起。”東海水晶產業拉出的“富民鏈”,使得東海人的腰包更鼓了。東海縣水晶城裡,有3000多水晶商戶。知名的“水晶淘寶村”,年交易額超2億元。

聚焦富民,“加減乘除”法正在江蘇形成綜合效應。

把富民產業作為最大支撐、把自主創業作為最大潛力、把公共服務作為最大普惠……

“加法”,提高了收入、增加了福祉。

“減法”,減輕負擔、減少煩憂。不僅減少“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基本支出,還重視減少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方面剛性和不確定性的支出。用基本公共服務開支的“減”,換取收入含金量的“增”、“隱性財富”的增。

“乘法”,充分釋放富民的乘數效應。一項項重大基礎設施的建設、一個個關鍵服務平台的搭建、一條條重大公共政策的出台,以乘數加速度的方式,激發人們創業創造活力,促進社會財富快速增長。

“除法”,破除影響富民的制約和羈絆。通過改革破障,形成有利於富民的發展理念和體制機制,釋放更多的富民紅利。

(四)

環境美,既是生態福祉,也是核心競爭力。

“經濟要上台階,生態文明也要上台階。不能經濟上去了,生態環境惡化了,那就得不償失了。”“加強污染綜合防治和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要堅持不懈抓下去,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的囑托,充滿“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辯証法。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山花落盡山長在,山水空流山自閑”……古詩詞裡的江蘇,正是好風景成就了好意境。

今天,生態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江蘇最值得珍視的競爭力。有風景的地方就有新經濟。同等條件下,哪裡生態好,哪裡對高科技產業、高層次人才的吸引力就更強。有了好生態作底色,發展才能成為亮色。

而必須正視的是,江蘇經濟體量大、環境容量小,生態環境是全面小康建設的突出短板。江蘇的發展,不僅要提升科技含量,更要彰顯生態特色。江蘇的發展要有這樣“一杆秤”,“秤”的一邊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而生態就是那個秤砣,秤砣雖小,但要壓千斤!

由此,2016年底,一場保衛藍天碧水的“263”專項行動在全省展開。省委主要領導提出,要把補齊生態短板擺在更加突出位置,以高度的共識、高度的警醒、高度的自覺,全力打贏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攻堅戰,促進全省環境質量盡快明顯好轉。

今天,走近江蘇的大小河道,都可以在岸邊看到一塊醒目的河長公示牌,上面詳細記載著河流簡介,各級河長姓名、職務、主要任務,以及紅色的監督電話。早在2007年,江蘇就在全國率先探索河長制。河長制上升為國家戰略后,江蘇隨即升級為“斷面長制”。最近,《江蘇省河道管理條例》獲得審議通過,並將於2018年1月1日起施行。這標志著,河長制在江蘇以立法的形式被確認。

河長治河,又見水清河晏。與此同時,在江蘇大地上,一篇更恢弘的水文章正在書寫。最近,隨著全省“1+3”重點功能區戰略謀劃成形,江淮生態經濟區脫胎而出。在這裡,水面面積達到5585平方公裡,佔全省水面面積的近1/3。在這裡,重在展現江蘇發展的生態價值、生態優勢、生態競爭力。而水,就是其最寶貴的生態家底。做足做活水文章,江淮生態經濟區成為江蘇永續發展的“綠心”。

環境美,不只是“保衛之戰”,也是轉型之路。走進今天的徐州市賈汪區潘安湖濕地,湖闊水清、綠林成蔭、游人如織。歷經風霜的百年礦區,脫胎換骨成了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實現了從“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歷史性蛻變。

生態環境,也在改變著江蘇的鄉村。當前,全省大力推進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實現田園生產、田園生活、田園生態的有機結合,讓鄉村實現復興,讓江蘇的城鎮化成為記得住鄉愁的城鎮化,讓江蘇的現代化成為有根的現代化。

(五)

社會文明程度高,既是江蘇的軟實力,也是發展的深層動力。

“做好各項工作,必須有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的支撐。”“加強文化建設要有主心骨,這就是要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點明了文化、文明的重要性。

康德說過:“這個世界上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心靈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上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說,最深層、最持久的力量是全社會認可的核心價值觀。

今天,走進南京中山北路的新華書店,一套14卷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叢書”被擺在顯眼位置。這部叢書由江蘇160多位學者精心凝鑄而成,是國內第一套全面研究和闡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范疇的系列研究著作。以書為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源頭活水”,流進基層“田間地頭”。

在提升境界中確立目標定位,文明成為江蘇“十三五”主要指標。今年初,2016年江蘇社會文明程度測評指數正式發布,全省社會文明程度測評指數為87.08,比上一年提高0.83。這項測評重點圍繞公共環境、公共秩序、公共服務、道德建設、文明風尚、人文關懷、社會治理等展開,被列入江蘇“十三五”主要指標,到2020年分值目標為90以上。

在價值引領中建設精神家園,文明正成為江蘇城市的新名片。目前,江蘇有9座全國文明城市、14戶全國文明家庭,全省社會文明程度測評多項指標居全國第一。

(六)

奮進者,腳步永不停歇。

黨的十九大,將提出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行動綱領,引領全國人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建設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民族復興偉大夢想,指引中國這艘宏偉航船繼續破浪前行。

魚米之鄉、富庶之地,人杰地靈、鐘靈毓秀。江蘇,以佔全國1.1%的國土面積、5.8%的人口,創造了10.2%的經濟總量,在全國發展大局中佔有重要位置。

江蘇,改革開放的前沿,創新理論的重要發源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首先由江蘇學者研究提出,小康社會的構想是鄧小平同志在視察蘇州后逐步形成,“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調研時首次完整提出。在新的發展征程上,江蘇如何更好地肩負起為全國發展探路的光榮使命,是擺在干部群眾面前的一道重要課題。

水韻江蘇,是一張最美名片,也是寶貴的發展資源﹔吳韻漢風,是千年悠長文脈,也是奮進的精神底色。今天,在黨的十九大即將召開之際,我們既為輝煌的昨天喝彩,更要為美好的明天添彩, 新起點上再出發!

追逐夢想,放眼未來,在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征程中審視和定位自身發展,在長江經濟帶建設與“一帶一路”建設等重大機遇中尋找機遇,牢牢把握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定不移踐行新發展理念,以新的精神狀態和奮斗姿態推進“兩聚一高”新實踐,“強富美高”新江蘇的宏偉藍圖一定能早日成為江蘇錦繡大地上的現實模樣。

(責編:唐心怡、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十九大專題報道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推薦

    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數據庫
    直通十九大
    黨報天天讀
    海外看十九大
    學習詞典
    我是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