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凝聚社会智慧 实现创新驱动--十八大专题报道--人民网
人民网

经济日报:凝聚社会智慧 实现创新驱动

佘惠敏

2012年11月15日15:33    来源:经济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 字号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论述在代表中引起热议。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刻不容缓。今后的发展必须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经济社会发展走上创新驱动的轨道。”

怎么走上创新驱动的轨道?十八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近几年来,我国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有长足进展,但与世界先进水平比却相对薄弱。总体来看,我国企业研发投入比例偏小,企业创新人才不足,以企业为创新主体还只是目标,远未变成现实。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大量高端科研人才集中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由于评价体系的限制和激励手段的缺乏,他们的科研成果往往不能实现产业化,难以向企业流动。再比如,科技成果转化成工业产品难度较高,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所需投入的资金远远超过技术的初始研发阶段。但这种投入风险大,肯投入的企业不多。

无论是科研人才流动不畅,还是科技成果转化困难,反映的都是创新资源未能高效配置的问题。创新驱动就是要抓住科技、人才这两个最重要的要素,同时创造一切条件,围绕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如何更好地配置创新资源、凝聚社会智慧和力量?

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到的重要措施。十八大代表、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曦建议:“希望切实落实各种激励机制,鼓励我们科研人员勇于创新,宽容他们的失败。”

目前,股权激励机制已在北京中关村、武汉的东湖高新区以及上海张江高新区试点,这种机制何时能推向全国?这是一个令广大科研人员期待的。据悉,证监会与科技部正在制定支持科技成果入股的政策性文件。

创新驱动需凝聚社会智慧。为了实现2020年前后建成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用更完善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将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分享到:
(责编:杨丽娜(实习)、权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