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春涛解读十八大报告:激发活力需厘清政府市场关系--十八大专题报道--人民网
人民网

谢春涛解读十八大报告:激发活力需厘清政府市场关系

2012年11月13日14:46    来源:大众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 字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和市场各自的边界到底在哪里,这个关系不理顺,不仅妨碍公平竞争,影响市场正常运行的效率,还会滋生腐败。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时至今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我们并没有简单地照搬西方,而是根据具体国情在很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比如我们的所有制结构跟它们是不一样的,我们能够实行更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在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面前,我国经济依然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这恰恰证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独特优势。但我们同时还应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远未完善,有些领导干部还在自觉不自觉地沿用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还没有完全形成,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很多不适应今天经济发展需要的行政审批项目还有所保留。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就在于我们还没有完全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和市场各自的边界到底在哪里,这个关系不理顺,不仅妨碍公平竞争,影响市场正常运行的效率,还会滋生腐败。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可谓一语中的。

  执政党和政府有发展经济的根本任务,但发展经济的主体并不是政府,而是企业。政府的职责更多地是为不同的市场主体提供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近几年,所谓的“国进民退”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事实上,我国的国有企业通过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这种退中有进、以退为进的国有企业改革模式,不仅促进了国有经济自身的发展,同时也优化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整个国民经济的系统结构与战略布局。从这个意义上说,既非“国退民进”,也非“国进民退”,而是“国民共进”。之所以会有“国进民退”的争议和抱怨,其实更多地还是因为民营企业在跟国有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一个不完全公平的境地,这才是问题症结所在。国企在一些行业和领域具有垄断地位,政府包括金融部门都给予国企一些额外的优惠,这些问题在现实中都是客观存在的。政府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研究落实如何让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包括外资企业处于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了公平竞争的前提,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自然会协调好彼此的关系,二者平等竞争、相互促进、优胜劣汰,共同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十八大报告还特别强调了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高新技术方面,我们现在跟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国家在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大力投入,离不开航空航天等尖端技术领域的不断突破,更离不开自主创新的主体——企业在市场行为中的自发选择。因为对于企业来说,创新跟它们的利益、生存、发展、壮大密切相关,它们清楚为什么要创新,也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创新。相比于政府部门,企业处在科技发展和应用的最前沿,它们对创新的嗅觉更敏感,创新的动力也更充沛;相比于高校等研究机构,它们的创新更注重实用性,对把科研机构获得的基础性研究成果转化成应用性的产品和技术充满兴趣。因此政府应更努力地鼓励和支持企业创新,调动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建立一个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作者谢春涛,中央党校教授、著名党史专家)

分享到:
(责编:李晨阳、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