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十八大献礼 吕其明交响乐作品音乐会赢得满场共鸣--十八大专题报道--人民网
人民网

心怀使命,新作写《使命》

向十八大献礼 吕其明交响乐作品音乐会赢得满场共鸣

2012年11月12日11:23    来源:解放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 字号

十八大召开之际,82岁的作曲家吕其明再奉新作。他与陈新光合作创作的34分钟交响组曲 《使命》,于前晚在上海文化广场“吕其明交响乐作品音乐会”上完整版首演。在观众雷鸣般的掌声里,吕其明没有接受指挥张亮要他上台的邀请,只在观众席上起身谢幕,却赢得了满场观众热烈的叫好致敬。吕其明说:“我以新作来抒发庆贺十八大召开的心情,达到了预想的效果,观众的热情也让我非常感动。我就是希望最普通的听众也能听懂,也能被感染。”

《使命》以四大乐章的完整架构,抒发了作曲者对中国革命历程的感怀。谈起创作构思,吕其明说,11年前,他接受了为大型文献纪录片《使命》创作音乐的委约。那一段时间里,阅读、观看了大量党的历史文献和珍贵影像,触动很深。3年前,他在整理当时创作过程中积累的音乐素材时,开始有了创作一部新的交响作品的构思,“我10岁参加革命,始终在党的培养和教育中成长,反映党的辉煌发展历程,是我最熟悉、最倾注情感的题材。以这部作品来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是我发自内心的想法”。

创作《使命》正值上海炎热的夏末。为支持吕其明的创作,上海爱乐乐团请作曲家陈新光一起参加,其实陈先生也年近七旬了。他们对作品的曲式、配器、旋律、发展和构思进行了梳理和构划。最终,这部作品“怀胎”3年,只用29天就顺利成形。《使命》10月7日在上海音乐厅试演,尽管现场反响很热烈,但是两位作者并不满足,他们又补写了一个交响性的“尾声”,从铿锵有力的进行曲,到呈现“路途艰难”的音乐画面,最后回到整部交响曲的主导动机“使命”,在号角声声中融入国歌元素,把整个乐曲推向庄严、大气、辉煌的最高潮。

从《红日》《铁道游击队》《庐山恋》《城南旧事》等影视配乐插曲,到《红旗颂》《龙华祭》等交响曲,吕其明在创作中始终坚持形象鲜明、旋律亲和的原则。《使命》中使用的民族、民间音乐元素非常丰富,在器乐方面选择了二胡和唢呐来与西洋乐队配合,产生了特殊效果。四个乐章的《使命》里,既有大提琴凝重的慢板,也有二胡深沉伤感的旋律,有弦乐管乐声声催人的行进步伐,也有唢呐喧闹欢腾的和鸣,让听众容易感知。对此,吕其明说,构思《使命》时,我力求雅俗共赏,一定要让普通民众能够听懂,一定要民族性格鲜明。交响乐是外来的东西,但是进入中国,必须与我们民族的语言、与老百姓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融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能量。

谈及正在举行的十八大,吕其明又说到了 “使命”:“十八大提出了新的任务,我们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矛盾不少,困难也很多,这些都提醒我们必须心怀使命,艰苦奋斗,把中国的事情办好。作为创作者,我依然要以继续为祖国、为人民而写作作为我的天职和使命。”(记者 伍斌)


相关专题

分享到:
(责编:李晨阳、常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