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上的洋面孔--十八大专题报道--人民网
人民网

大会上的洋面孔

2012年11月11日08:20    来源:北京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 字号

  这是一篇迟到的“作业”。本应早一天上交。既然是有感而发,无谓早晚,但说无妨,贵在分享。

  9日,北京代表团在人民大会堂开放讨论,并接受境内外媒体采访。各路媒体闻讯而至。座位不够,索性席地而坐。音箱上没地儿,就把录音设备粘在架子上。现在回想,真是暗自庆幸,多亏提前一个半小时到场,要是再晚上十几分钟,岂不得站上两个小时?

  得知我来自北京日报,俄罗斯商务指南报记者的态度很热情,感觉有点儿反客为主的味道。这位同行说,俄中关系紧密,北京又是首都,现在正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商机巨大。对于俄罗斯,最为关切的是能够参与进来。

  这次北京代表团开放讨论,单外国媒体就吸引了40多家。外媒的极大关注和热情,坦率地讲,源于北京发展的活力与实力。而北京可以说是全国的缩影。

  十八大开幕当天,我赶到人民大会堂时是七时二十分,出乎意料的是,记者队伍已经从大会堂门口排到了广场西侧路人行道旁,更出乎意料的是,金发碧眼的外媒记者频频出现。进入大会堂后,他们步履匆匆。特别是摄像记者,刚开口要采访他们,大都立刻满脸真诚地“sorry”不停,健步如飞,直奔指定区域抢占机位。平面媒体记者相对好采访些。中国未来发展,是他们的关注点。法国电台记者雷天,第一次承担报道中共党代会的任务,他说,非常想采访中国人民对大会以及中国未来发展的想法。不远万里来报道大会的毛里求斯晨报记者凯利说,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在当前全球经济不景气背景下,中国下一阶段经济发展举措全球瞩目。

  有数据统计,今年报名采访十八大的外国记者和港澳台记者达1700多人,超过5年前采访十七大时的境外记者人数。这些越来越多的洋面孔,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我们国家的日益富强。(记者 汤一原)


相关专题

分享到:
(责编:李晨阳、常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