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释放强大动力--十八大专题报道--人民网
人民网

深化改革释放强大动力

2012年11月11日14:30    来源:经济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 字号

在党的十八大代表团讨论中,代表们在认真讨论十八大报告时纷纷表示,报告提出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强调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对下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于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改革激发新活力

经济体制改革每深化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向前推进一步。10年来,从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成功上市,从实施股权分置改革到创业板市场顺利开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代表说,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化,推动国内经济加快转型升级,促进了宏观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从2005年“非公36条”到2010年“新36条”,再到近期各部门密集出台的“新36条”实施细则,制约民间投资发展的障碍正在不断被破除。“现在的沁新集团是一个集煤、焦、电、机械、建材等产业多元发展的集团公司。难以想象,我们的前身只是一座年产十几万吨的矿井。”来自山西的民营企业家孙宏原代表说,“沁新集团由粗放型、线条型生产模式发展到精细化管理、循环经济思路的历程,每一点进步都与中央、地方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息息相关。”

2012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拥有世界500强企业第二多的国家。中国国有企业不仅在电信、炼油等市场集中度高的产业蓬勃发展,而且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机械、海运、工程建筑、计算机等产业实现新的突破。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代表说,中国国有企业一直是国内外最有争议的话题之一,与西方的“中国国有企业加速消亡论”相反,过去10年全世界看到的是中国国有企业的集体崛起、加速崛起、大规模崛起,这是中国经济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成果。

坚持改革迈新步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这个论断得到代表们的高度认同。来自中国农业银行的叶又升代表认为,当今中国,经济总量上去了,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依然紧迫;非公经济不断壮大,但制约其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并未完全消除;商品市场较为成熟,但要素市场发育不足,影响了资源配置的优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但还存在经济调节越位、市场监管缺位、社会管理错位、公共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代表在讨论十八大报告时表示,“国务院出台了很多措施发展非公经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但如何落实到位是当前突出的问题,关键还是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十八大报告对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作了新部署。对此,广东佛山市委书记李贻伟代表说,“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将是下一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最重要的课题。佛山将立足现实,哪个地方不太顺需要改革,就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尝试,进行改革。”

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两个毫不动摇”,这让湖南省国资委主任吴志雄代表很振奋。“在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一条,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是相互补充的,作用都非常重要。国有企业政治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很强,要不断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他认为,做大做强国有经济,就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历经多年国有企业改革,剩下的都是“硬骨头”,改革的成本不断提高。下一步在深化国企改革方面面临的挑战可能越来越多,但仍然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他建议,要结合实际,统筹考虑,全面谋划,加强顶层设计。

“国企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要坚定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信心,大力提高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代表说。

周小川代表说,中国将继续深化金融改革,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代表认为,银行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首先就是积极服务实体经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曹红艳 王 晋)

分享到:
(责编:杨丽娜(实习)、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