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的春天——陕西省文化名人畅谈学习十八大报告体会--十八大专题报道--人民网
人民网

文化建设的春天——陕西省文化名人畅谈学习十八大报告体会

2012年11月10日13:32    来源:陕西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 字号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上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对此,我省文化界知名人士从各自实际出发,畅谈了学习体会。

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忠实: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更具有开放性和规律性,要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十八大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文化强国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这种精神激励人心,让我深受鼓舞。

著名评论家李星:我认真阅读了胡锦涛总书记报告的全文,很是感动。报告着眼于要求重视和发展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我们国家在强调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重视国民素质的提高,我作为一位文艺工作者为此感到欣慰。我看到我们国家文化建设的目标坚定,我坚信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和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会实现,前途光明。

著名评论家肖云儒表示:我是一名党员文艺工作者,我认为文化的繁荣不仅仅是其自身的作用,它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发展。只有在国家强大的基础上,文化艺术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像莫言此次获诺贝尔文学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只有国家强大了,中国文化艺术的地位才能得到认可。

省书协主席雷珍民:党的十七大把文化艺术发展写进报告。这次十八大报告里大篇幅的关于文化艺术发展问题的解决,与我们国家建设现代化、文明化社会的目标相吻合。党和国家对文化事业发展的深度重视,有利于从各个思想领域实现迅速发展。现在正是我们国家文化建设的春天。

陕西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刘远:这几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国家正一步一步向强国迈进。自从十七大把文化艺术发展写入报告中开始,文化建设备受重视,成果丰硕。一个国家的文化风貌是这个国家精神面貌的体现,这也能让我们华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提高。(记者 杨小玲 实习生 鹿甜甜)


相关专题

分享到: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