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居民社区的探索 :“基础单元”奏响和谐之音--十八大专题报道--人民网
人民网

三个居民社区的探索 :“基础单元”奏响和谐之音

人民网记者  孔祥武  魏  贺  申  琳

2012年11月07日05:2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 字号

 

●完成改革和发展的繁重任务,必须保持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满腔热情地解决人民群众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要深入调查研究,区别不同情况,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正确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

●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改进社会管理,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

——摘自党的十六大报告

●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

●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 

●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摘自党的十七大报告

“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变革时代,人口流动、利益多元、主体多样,社会管理的任务更重,社会服务的需求更多,挑战也更大。

这10年,社会管理创新日渐成为重要课题。路径已经铺就:“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关键在于基层和基础。居民社区作为社会管理与服务最基础的单元,体现了创新,浓缩了探索。

江苏镇江江一社区

网格化管理,居民更安宁

不久前,在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四牌楼街道江一社区,89幢东单元二楼和三楼住户发生了一起纠纷。三楼卫生间漏水,导致二楼天花板受潮、家电受损。矛盾闹到社区,70岁的老人徐道修和社区工作人员首先摸清情况,进行估损,再提出赔偿意见,分头交流,最终让邻里矛盾得以化解。

3年前,徐道修有了新身份——江一社区第16网格“网格长”。老徐说:“我们这些网格长,原先大部分从事管理岗位工作,现在退休了,为社区服务,既锻炼了身体,又方便了大家,能为居民服务是我的幸福。”

江一社区党委副书记冯祥龙介绍,社区居民5000多户、2.3万人,社区工作人员只有8名,并且大部分都不住在本社区。“居民群众多、工作人员少”,造成了社区干部难以掌握工作八小时之外的情况。

社区承载着计生、民政、劳动就业、统计、党建、司法、综合治理、城管等诸多行政部门服务进社区的职能。“网格化管理”成为了不少地方的选择。

在江一社区,社区被化为20个网格,1名网格长、2名网格志愿者、2名在校大学生网格长助理加若干名机动志愿者,通过网格化管理构建了社区管理的“经纬网”。

与此同时,依托互联网,镇江开通“网上居(村)委会”,在主城区的所有社区实现了“网格化管理+网络居委会”全覆盖,全市各类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96.4%。党的十八大代表、镇江市委书记张敬华说,通过“双网融合”,做到了“两个对接”:一个是基层组织和广大群众的对接,通过“网格化管理”来解决;再一个是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对接,通过“网络居委会”来解决。这有效解决了社区服务“最后一米”的问题。

四川什邡白果社区

政府买服务,养老更安心

家住四川什邡市白果小区的孤寡老人谭启安,年逾九十,生活却丰富多彩,每天打牌下棋、散步健身,其乐融融。“每天家务有人做,饭菜有人煮,吃药也有人提醒,没什么好操心的。”

白果社区是政府试水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产物,以有效弥补政府社会管理能力的不足。

为支持与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工作,什邡出台了有关推进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工作、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以积极的态度对社会组织给予认同与接纳,推行“社会组织来服务,政府买单为百姓”的管理运作模式。

什邡市爱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一家民办非营利企业参与社会养老服务的组织机构。今年5月,他们进驻白果社区时,一方面政府允许其通过收取少量服务费维持机构正常运作;另一方面,政府通过提供免费场地及补贴场地装修费为其搭建服务平台。

目前在什邡,通过财政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仅白果小区购买养老服务就投入26万余元、人民医院病患陪护服务和保安保洁投入300余万元、师古镇道路卫生和城镇保洁投入62万余元。

服务中心负责人张强介绍,目前,白果社区已有269位老人纳入服务中心服务范畴,其中包括社区中的全部49名空巢老人。服务中心自运行以来,服务工作未出现投诉和法律纠纷,服务过程中未出现服务双方意外伤害事件,服务对象满意率达98%以上。

面对大量的社会性、公益性、事务性社会管理,社会组织的参与,社会力量的协同在社会管理中日益凸现,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成为共识。

广东东莞清溪镇居民社区

新市民融入,同城同待遇

周瑞芹,一名“新莞人”,从一名“打工妹”成长为企业管理者。她老家在粤西阳江农村,1998年中专毕业后,来到东莞,应聘到一家企业当会计。

13年的打拼,周瑞芹不仅利用业余时间读大专、读本科、入了党,也成了家,并在东莞市区买了一套75平方米的房子,成长为一家商场分公司的经理,月工资8000元。然而,曾几何时,她也曾为自己的户口而烦恼,时常涌起莫名的漂泊感。

2010年,在所在的清溪镇居民社区,周瑞芹听到了东莞推出针对流动人口积分入户的政策,在社区和镇里的帮助下,开始申报材料。

经过审核,她符合积分入户的文件规定,顺利落下了本地户口。那一年,在东莞和周瑞芹一样通过积分入户的就有近1万人。

落了户,也定了心。

融入不仅是单向接纳,而是双向的付出。周瑞芹真正把东莞当成了自己的家,她多次参加义工活动,还组织所在公司员工参加了清溪镇志愿者服务队。

650万流动人口在东莞被称为“新莞人”,是户籍人口的4倍。庞大的流动人口给社会注入蓬勃活力,也给社会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让漂在城市的流动人口有安全感和归宿感,如何让他们受到尊重、享受公平、融入城市,这是一道躲不开绕不过的“必答题”。

2008年,东莞在全国率先成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专门机构——新莞人服务管理局。

服务管理局负责人介绍,经历了“治安管控、管理服务并重和服务优先”等三个阶段,东莞加快推进新莞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把新莞人纳入社会服务的范畴,解决新莞人在子女教育、基本医疗保险、保障劳动权益等基本民生方面的均等化,努力实现“同城同待遇”。


相关专题

分享到:
(责编:高巍、权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