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能亚
●坚持从党的事业出发选干部用人才,坚持“三严三实”理念,有求才之心、识人之能、辨伪之功,使“干者”用当其时、用当其位、用当其长、用当其事
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既是中央的明确要求,也是广大干部群众的殷切期待。
为什么还有人抱着“不干比干更得利”的思维定势不放呢?原因有三:其一,“不干者”得利成本过低。“干者”往往注重埋头做事,不善奉迎,不善声张“造势”,故而“人脉”不广,付出的辛苦和取得的业绩不易引起关注。“不干者”心思“活泛”,四处联络感情,拉帮结伙,因其只踩黄线不越红线,追查难度大,被查处曝光的不多。其二,少数决策者打着“小算盘”。有的原则性不够强,立场不够坚定,态度暧昧,把制度和规定当“橡皮筋”,公权私化。有些“不干者”投其所好,投机钻营,想尽一切办法,以达到“得利”的目的,进而不比能力比“能量”,不凭业绩凭关系,不靠干工作而靠“做工作”。其三,有关监督形同虚设。监督有时成为一种摆设,甚至成为投机钻营者的“过滤器”和“漂白剂”,反而助长了投机钻营行为。如此久之,一些人便形成了“不干更得利”的思维定势。
破除“不干比干更得利”的思维定势,就要树牢“三严三实”理念,形成选贤任能、奖勤罚懒、倡实纠虚的“风向标”。坚持从党的事业出发选干部用人才,有求才之心、识人之能、辨伪之功,使“干者”用当其时、用当其位、用当其长、用当其事。树立重品行的理念,选人用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切实选拔那些事业心强、作风过硬的干部,选拔那些埋头苦干、不事张扬的干部,选拔那些勇于创新、敢有作为的干部。倡导以能为重,看工作思路、看完成重大任务表现、看大项活动组织协调能力、看解决棘手问题能力,选用有担当谋打仗的干部,把事业需要、工作需求、岗位要求与促进干部成长、调动干部积极性结合起来。全面科学地看干部,防止以言取人、以情取人、以名取人、以势取人、以资取人,在干部队伍中形成只有“干者”才能受尊敬受重用的“风向标”。
破除“不干比干更得利”的思维定势,就要阳光选人用人,筑牢“防火墙”。为各类“干者”提供平等竞争的舞台,谁干事谁有平台、谁有水平谁上榜,防止“不干者”钻空子。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变“伯乐相人”为“群众识人”,让更多的党员和群众参与进来,扩大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和民意调查的参与范围,防止个人和少数人说了算。公开是防止“不干者”更得利的有效手段。公开空缺岗位、公开任职条件、公开竞争考评、公开任用结果,在阳光下“晒晒”谁“干”谁“不干”,防止选人用人权被滥用错用。变“相马”为“赛马”,用科学的方法判断考察干部的综合能力水平,真正使那些对事业充满激情,有水平、有能力、有实绩的优秀“干者”脱颖而出,通过阳光选人用人,筑牢阻止“不干更得利”的“防火墙”。
破除“不干比干更得利”的思维定势,还要强化制度监督,构建“黑匣子”。防止“不干者”更得利,就要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惩防结合为手段,构建责任倒查机制,加强对关键人、关键环节、关键部门的监督,深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有针对性地建立完善与部队干部队伍实际相适应的制度规定,坚持用制度选人,按制度办事,防止只讲提拔任用、关心照顾,不能严制度、唱黑脸、正秩序的失职渎职行为。加强对新任用干部的跟踪考察,确实难以胜任新岗位的必须果断采取领导谈话、挂职调整等措施,防止引发更大的问题。注重用结果反查过程,对选拔后备干部、干部任用提名、听取群众反映、会议研究决定等各个环节进行调查问责,对用人失察问题要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者的责任。
激浊扬清,惩恶扬善。只有使“不干者”无所遁形,不能得逞,“干者”才能扬眉吐气,干部队伍才会始终充满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