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正论者
5月23日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一所小学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数十名学生出现中毒症状入院治疗。截至今夜发稿,事发虽已20天,当地宣传和教育部门在新京报记者长达半天的追问下,仍未正式通报详情。疑似食物中毒事件性质、原因,学生救治情况及事故处理等信息,有待进一步追问。(6月13日《新京报》)
据报道,这个持续发酵了20天的疑似食物中毒事件,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回应,是什么原因造成数十名学生入院治疗,是食物中毒还是有人恶意投毒?公众都在翘首以望真相的“水落石出”,然而政府及相关部门却迟迟不能将真相公布于众,教育部门和宣传部门到底在想什么?“三缄其口”是在表达“沉默如金”吗?难道是想利用时间来让真相淡忘出公众视线吗?
不得不说,如此“不回应”、“作无事状”对待学生食物中毒的态度与做法,岂能就此善罢甘休、逃避责任与免责?笔者认为,政府部门“三缄其口”是“鸵鸟心态”下的“怪胎”。
“鸵鸟心态”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心理,也是一种不敢面对问题的懦弱行为。人们面对压力大多会采取回避态度,明知问题即将或者已经发生也不去想对策,结果只会使问题更趋复杂、更难处理。就像鸵鸟被逼得走投无路时,只会把头钻进沙子里,这是一种“掩耳盗铃”的不作为,“鸵鸟心态”下的该说不说,让问题变得更复杂,而到了不得不说的地步往往事实会越描越黑。
实际上,每次处理公共事件都是在考验着政府部门的智慧。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兴盛,政府部门权威发布如果不及时、不到位,各种小道消息、谣言就会充斥着网络和人们的生活,这样会严重影响舆论的走向,而此次事件中数十名学生的疑似集体食物中毒已经持续20天了,对必须公布的信息“藏着掖着”,敷衍塞责,对应及时发布的信息拖拖拉拉。殊不知,真相隐藏的时间越久,变质的可能性越大,当真相大白,民众对政府的“发声”必然“大失所望”,政府形象也自然会跌至“谷底”。
笔者认为,政府权威发布应当掷地有声,给公众第一时间的安抚,以事实为依据,做出公正的回应,减少公众的猜忌。越是遮遮掩掩,越是事件处置不力的表现,而这更增加人们猜疑的想象空间。因此,要彻查该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群众反映的“猫腻”是否果如其然,要站在学生身心健康的角度,从捍卫法律尊严与权威的角度出发,将疑似食物中毒事件查得“水落石出”,而对学校及责任人,该严惩的严惩,该追究刑事责任的要严肃追究刑事责任。
习近平说:“对老百姓来说,他们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如果这些‘小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影响他们的思想情绪,影响他们的生产生活。” 对于关系民众切身利益的事,政府部门应在第一时间权威“发声”,向人民群众“交实底”,不能遮遮掩掩,只有及时、正面、毫不保留的回应,解答民众心中的质疑,这样才能在百姓心中树立威信,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