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洋軍
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作為人民的勤務員,其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點一滴,展示著個人的素質修養,更代表著黨和政府的形象,必須在生活、學習、工作等各方面養成良好的習慣,堅持“三少三多”,帶頭反“四風”,轉作風,樹新風,才能贏得老百姓的點贊和擁護。
少出去應酬,多回家吃飯。吃飯本是生活中的小事,然而到了領導干部這裡就變成了學問。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吃飯似乎在官場活動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也是人際交往的一種手段。因此,公款吃喝一度盛行,“舌尖上的腐敗”和“餐桌上的交易”常被人詬病。常回家看看,常回家吃飯,曾幾何時,這竟然成了不少領導干部的奢望。應該說,隨著中央八項規定的貫徹落實,糾正“四風”馳而不息,現在大多數黨員干部都懂得了潔身自好,包括在吃喝應酬方面有所收斂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仍然有少數黨員干部包括某些領導干部沉醉於迎來送往、推杯換盞、觥籌交錯之間,很少或難得有時間陪家人吃上一頓家常便飯,不僅吃壞了身體,影響了家庭關系,更敗壞了黨風政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央八項規定出台后,廣大黨員、干部從文山會海和接待應酬中解脫出來,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發生明顯轉變,大多數干部覺得解脫了、身心舒暢,家庭也有親切感了。整天喝得醉醺醺的,舒服嗎?同時,也有少數干部感到有些不適應了,有的快下班了還沒人邀約聚會就覺得心裡有些空蕩蕩的,甚至發出了“為官不易”的感嘆,甚至還有人說“官不聊生”了。看來,減少應酬要進一步提倡,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要進一步提倡。各級領導干部應該借著中央狠抓作風建設、倡導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大好時機,將自己從酒席飯桌中“解放”出來,返璞歸真,常回家看看,常回家吃飯,多與家人敘敘陳年舊事、吃吃家常便飯,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涵養良好家風。
少虛度閑聊,多學習充電。毛澤東說:三天不學習,趕不上劉少奇。劉少奇說:一天不用功,趕不上毛澤東。兩位偉人的說法,絕非是個人之間的相互吹捧,而是毫無例外地強調了學習的重要。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指出,現在,我經常能做到的是讀書,讀書已成了我的一種生活方式。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學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隻有持續學習、不斷充電,完善知識結構,才能拓寬視野、提升思維能力,才能敏銳發現問題、有效解決問題。然而,反觀時下,少數黨員干部包括某些領導干部不善學習、不會學習、不想學習,成天游手好閑,要麼聚在一起閑聊胡扯,要麼抱著手機聊天玩游戲,很少靜下心來讀書、學習、思考,導致遇到事情時手忙腳亂,碰到問題時手足無措,顯得本領恐慌、能力不足。各級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善於從日常事務中擠出時間,從閑扯無聊中騰出身來,投入到“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學習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學習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各領域各方面的知識。要帶著問題學習,對照遇到的問題找知識上的不足、找能力上的差距,不熟悉的東西要努力去掌握,通過學習縮小差距、補齊短板,不斷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少漂浮不實,多深入基層。接地氣,才能有底氣。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培養與群眾的深厚感情,是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的素質要求。但是,令人遺憾的是,個別干部貪圖安逸,認為下基層苦、到農村累,習慣於坐在辦公室裡,遇到問題,滿足於聽匯報、看材料﹔還有一些干部認為自己在基層工作過,對基層熟悉,用不著下去再搞調研﹔有的領導自認為知識淵博、什麼都懂,無須到基層去了解情況﹔還有一些領導忙於事務、疲於應付,總借口抽不出時間到基層,舍不得花時間去調查研究。凡此種種,不僅養成了官僚主義、華而不實的作風,更脫離了群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到邊遠地方去,同群眾聚一聚,見見面,聊聊天,有什麼不好?有些地方待上一天也可以,把情況摸透了,心中更有數。搞得深一些,比浮光掠影、走馬觀花走好幾個點效果要好。關鍵是不要弄虛作假。各級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經常性地走出辦公室,放下架子、沉下身子,跳出“包圍圈”,撤掉“過濾網”,脫去“外包裝”,移開“攝像頭”,以普通黨員、普通群眾的身份,走走窮親戚,訪訪老百姓,與群眾零距離接觸,向群眾學習,與群眾交朋友,聽真聲音,真聽聲音,增強本領,提振引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精氣神。
心態決定狀態,角度決定高度。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關鍵要把心態擺正、將角度調准,放鬆身心而不放鬆要求,轉變角度而不轉變態度,自覺養成積極向上、健康有益、務實親民的生活、學習、工作方式,深入踐行群眾路線、“三嚴三實”,從而更好地履職盡責、為黨分憂、為民服務。
相關專題 |
· 倪洋軍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