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1日08:26 222
点击播报本文,约
陈明,原名陈若星,字少微,1902年出生于福建省龙岩县东肖区龙聚村一个贫穷的农民之家。1921年,他中学毕业后,在家乡任教。当时,他与邓子恢等人一起在闽西传播新思想,他以笔为戎,写下唤醒国民的诗歌:“坚持到底,发扬光大,反对一切的民贼,一切的强权,争回我们的自由之路!”1925年,陈明加入中国共产党。
陈明立志“改造个人”“改造社会”,在福建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成立了中共福建省临时委员会,并任书记,将革命的火种撒遍八闽大地。长征开始后,陈明一路负重前行,1936年6月开始,先后在红军大学、八路军随营学校任教,并随一一五师挺进山东参加抗战。由于具有深厚的马列主义理论素养,陈明被调至中共山东分局党校任副校长,他以身作则,不顾前线危险,带头亲自授课,成为大家的良师益友。
在这段难忘岁月里,陈明遇见了济南才女辛锐。辛锐主张抗日救国,是一个进步的艺术青年。两人在频繁的接触中相爱了。1941年春暖花开之际,他们结为夫妻,誓言共赴国难,不离不弃。硝烟弥漫的日子里,他们忙于战斗工作,聚少离多。一天,陈明爬上一个小山坡,兴致勃勃地拉着怀有身孕的辛锐说:“等革命胜利了,咱们就回家乡龙岩,那里有桔子、枇杷,还有腌好的酸菜,味道可好啦!”然而这个再普通不过的承诺,却成了夫妻二人永远无法实现的愿望。
1941年11月末,深秋的山东,已是天寒地冻。日军调动5万多兵力,向沂蒙山区的抗日根据地展开“大扫荡”,情况十分危急。正在率领急行军阻击敌人的陈明,在费县大古台村与许久未见的辛锐仅打了个招呼,便匆匆离去投入战斗。
陈明率部在大青山与敌人浴血奋战,双腿中弹负伤,无法行走。警卫员要背他突围,他毅然命令警卫员撤退,独自战斗到最后。凶狠的敌人将他团团包围,陈明誓死不当俘虏,带着对妻子的牵挂,在连续击毙3个敌人后,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
此时的辛锐正在猫头山带队突围。怀有身孕的她,在战斗中腹部和腿部受伤,被战友们用担架抬进山洞养伤。十几天后,辛锐的伤势渐好,但双腿已残疾。12月17日,日军突然开始搜山,当看到日军逼近时,她毅然喝令战友撤离,自己则从担架滚落,背靠大石头顽强地坐立起来,掏出手榴弹咬开拉线扔向敌人。最后日军恶狠狠地扑上来准备抓活的,辛锐用尽全力,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悲壮地与敌人同归于尽。
就这样,陈明和辛锐为了共同的理想,长眠在了这片红色土地上。岁月悠悠,英雄不朽。2014年,陈明和辛锐被列入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程曦 陈巧玲)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