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国宏
2025年08月24日08:59 222
抗战音乐是中国音乐史上光辉璀璨的一页。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大批进步的文艺工作者克服重重困难,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及各个抗日根据地,积极投身到火热的抗日救亡运动中。他们以音乐为武器,创作了众多体现民族精神、战斗意志的优秀音乐作品。这些作品深切表达了中国人民在艰苦抗战中的英勇壮举,生动体现了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壮美的抗战音乐是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至今仍激励着后来人。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与日寇浴血奋战,歼灭和牵制了大量敌人。在极其艰苦的战斗环境中,东北抗日联军创作了许多抗联歌曲。以《露营之歌》为代表的悲壮战歌响彻白山黑水,极大鼓舞着东北抗日联军将士们的斗志。《露营之歌》是由抗日名将李兆麟与战友们共同完成的。作品生动表现了革命者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革命激情。作品意境悲壮深沉,激昂的旋律与坚定有力的歌词相得益彰,令闻者动容。每当听到它,听众都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东北抗日联军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走近了这支英雄的队伍。
谈到抗战音乐创作,就要提到20世纪30年代初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音乐家联盟及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左翼音乐家联盟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第一个有明确革命纲领、组织严密、影响深远的进步音乐家团体。其诞生与发展深刻塑造了中国新音乐的方向,为抗战音乐高潮的到来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和人才基础。
以聂耳、任光、张曙、吕骥、安娥、孙慎、麦新等为代表的左翼音乐家,创作了大量面向工农大众、反映现实斗争、鼓舞革命斗志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码头工人歌》《开路先锋》《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卖报歌》《渔光曲》《打回老家去》《大路歌》《新女性》《牺牲已到最后关头》《大刀进行曲》《保卫国土》等不朽作品。这些歌曲大都篇幅不长,歌词通俗易懂,旋律铿锵有力,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祖国的深厚情感,是动员群众的有力武器,也成为革命岁月里的最强音。可以说,这些作品熔铸着一个国家的民族之魂,体现着中华儿女百折不挠的精神品格。如诞生于1935年的《义勇军进行曲》以其震撼人心的旋律鼓舞了无数先辈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彰显了革命先辈为争取民族解放的坚定信念和豪迈气概。在和平建设时期,它时刻警醒中华儿女居安思危,不忘初心。
党领导的左翼音乐家联盟在中国音乐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它确立了音乐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奠定了中国近现代革命音乐传统的基础,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音乐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也为全面抗战爆发后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不论在思想上还是创作上都做好了充分准备。
全面抗战爆发后,大批左翼音乐家如冼星海、吕骥、贺绿汀、安波、马可等,以及受左翼思想影响的青年音乐工作者,奔赴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
在物资极为匮乏、斗争极其残酷的环境下,激昂的抗战音乐为广大军民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如经典作品《黄河大合唱》正是诞生于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环境下。《黄河大合唱》一经诞生就迅速在中华大地上传唱开来,响彻青纱帐里、长城内外,鼓舞着无数革命群众昂首挺胸、勇敢为保卫祖国和捍卫民族尊严而斗争。在《黄河大合唱》雄浑的歌声中,中华儿女存在了一个多世纪的被欺压感得到释放。它还唤起了海外华人的民族认同感。《八路军进行曲》《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延安颂》《大刀进行曲》等优秀音乐作品如同精神火炬,驱散了抗战军民的悲观情绪,以磅礴的气势鼓舞军民坚持斗争,坚定正义必胜的革命信念。《歌唱二小放牛郎》《狼牙山五壮士》,颂扬了革命志士和人民群众的英勇牺牲精神。《游击队之歌》为官兵注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以其强烈的情感穿透力,极大鼓舞了前方将士的士气,抚慰了后方民众的心灵,深刻揭露日寇暴行,为抗战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此外,作曲家们还热情书写了《拥军花鼓》等歌曲,生动描绘军队和老百姓的鱼水情深,是军民团结抗战生动的情感纽带。《南泥湾》《二月里来》等歌曲,歌颂根据地大生产运动,鼓舞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则通过音乐传递党的政策、塑造党的形象、歌颂新社会新生活,潜移默化地构建起根据地军民共同的政治信仰和文化认同。
在革命岁月里,抗战音乐作品开拓了音乐创作的民族化道路,奠定了中国新音乐风格的基石。文艺工作者积极响应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号召,将音乐送到军营、送到百姓的田间地头。文艺工作者与群众、官兵同吃同住同劳动,亲身感受人民大众的情感需求,使创作根植于现实土壤。他们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鲜活生动、雅俗共赏的音乐语言,创作了新秧歌剧《兄妹开荒》《夫妻识字》《小二黑结婚》,新民歌《东方红》《南泥湾》《翻身道情》,以及民族歌剧《白毛女》等。器乐音乐创作的民族化探索也实现质的飞跃。如马可的《陕北组曲》,尝试运用民族乐器、民族演奏技法、民族音乐语汇表现新生活。这些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韵味。这种艺术实践开拓了中国民族歌剧、民族器乐的发展道路,确立了文艺作品的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抗日根据地音乐的成功实践,有力证明了音乐创作必须深深植根于民族土壤,吸收民间养分,才能获得人民的认同。
党领导的文化抗战用火热的音符谱写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坚强不屈的抗争史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工作、确立文艺路线的成功实践,也是中国音乐现代化进程中光辉灿烂的历史篇章。它不仅是一段烽火岁月的壮丽回响,更是一座标志中国音乐走向人民群众、走向世界、走向新生的永恒丰碑。
来源:解放军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