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综合报道
分享

治水兴水看新疆丨智慧水,润精河——数字孪生赋能灌区焕新生

2025年08月07日13:23    来源:人民网222

大河沿子闸阀控制平台。马那甫摄

大河沿子闸阀控制平台。人民网 马那甫摄

人民网伊宁8月7日电 (马那甫)“上肥料有好几个罐,肥料倒进去后系统定时浇灌;浇水在手机上点一点就成,以前从早忙到晚,现在一个手机全搞定。”新疆精河县大河沿子镇夏尔托热村村民丁红山的话,道出了当地农民的新体验。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指尖轻点管农田”,这样的转变,源于2022年启动的灌区改造工程。

精河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曾是农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大河沿子灌区22万亩耕地主打棉花、玉米,对水的需求迫切,但沿用40余年的灌溉设施破损严重,漫灌方式让水利用率低下,“跑冒滴漏”成了常态,既影响产量,又加剧了用水紧张问题。“那时候浇地得抢,肥料撒下去也怕被水冲跑,辛苦不说,收成还没保障。”村民丁红山的记忆里,满是对水的焦虑。

破局从2022年开始。2022年,大河沿子灌区纳入自治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及水利部数字孪生灌区试点。通过管道替代老旧渠道、建设260余处监测点、搭建智慧管理平台,灌区实现了“漫灌”到“智灌”的跨越。精河县水利局党组书记王东说:“现在,水利用系数从0.6提升至0.9,年节水2000余万立方米,相当于新增一座中型水库。节约的水量有效补充了生态用水,干涸的土地正重现绿意。”同时,每亩地运行费、水费、人工费合计减少32.5元。项目区电费每年也节省30万元。

大河沿子水管站稳流池。马那甫摄

大河沿子水管站稳流池。人民网 马那甫摄

“数字孪生平台构建了‘四预’体系,从水源调度到灾害防范,都能科学预判。”精河县水利局党组书记王东表示,灌区不仅实现了高效节水,更成为新疆智慧农业的示范窗口。

从水资源短缺的制约到节水增效的突破,从传统灌溉到智能管理,精河灌区的蜕变,是干旱地区用科技赋能农业的缩影。田垄间的每一滴智慧水,都在书写着“向水要效益”的新篇章。

(责编:王先进、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分享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