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证明,对乌鲁木齐来说,只有抓好稳定工作,才能抓好改革发展民生等各项工作;只要抓好稳定工作,就能抓好改革发展民生等各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张春贤书记在自治区党委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其核心就是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总目标及着眼点着力点,作为统筹各项工作的总纲,乌鲁木齐各项工作都要围绕这个总目标来展开和推进。”自治区党委常委、乌昌党委书记、乌鲁木齐市委书记朱海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朱海仑说,现阶段,社会稳定是新疆的主要矛盾,乌鲁木齐是全疆稳定的重中之重,做好稳定工作直接关系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让维护稳定的任务贯彻始终并真正取得实效,就要把维护稳定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把不出事作为检验活动的重要标准。当前,乌鲁木齐的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深刻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把“三期叠加”作为分析形势、思考问题、制定政策的基本依据,要牢固树立抓稳定的指导思想,各级一把手切实担当起稳定的第一责任。特别是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一把手要正确处理稳定与发展的关系,把抓稳定和抓其他工作有机统一到领导具体工作中,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及时查找和解决维稳工作的漏洞和薄弱环节。特别是针对暴恐活动的新特点新变化,有针对地强化打击和防范措施,不断提升基层维稳工作和群众工作能力,真正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朱海仑强调,稳定是一切工作的基础,而民生牵着民心。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强调要紧贴民生推动发展。围绕就业、教育、扶贫三项重点,把发展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群众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只有保持社会稳定,才能更好、更快改善民生,而加快改善民生,也能促进社会稳定,二者相辅相成。在新形势下,抓好民生工作是维护乌鲁木齐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是争取人心、赢得民心的迫切需要,(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是乌鲁木齐在全疆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解决各族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也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民生优先、群众第一”理念的迫切需要。乌鲁木齐将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标准,继续广泛深入开展“民生改善年”活动,抓好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深入治理交通拥堵和做好稳定物价工作,加大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力度,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围绕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真正把发展落实到改善民生、增进团结上,多搞一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多办一些顺民意、惠民生的实事,切实让各族群众感受到自身生活的可喜变化。
朱海仑认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在持续改善民生的同时让各族群众凝聚起强大的向心力,和党的领导分不开,和一支政治强、能力强、作风强、心力强的基层干部队伍分不开。在干部选拔任用上,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干部“四强”的内涵和要求,坚持“三个不吃亏”的用人导向,注重在复杂环境和反分裂斗争一线考察和识别干部,大力选拔符合“四强”标准的干部。把政治坚强作为对干部第一位的要求,严格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加强党员干部政治表现监督的有关规定,引导广大基层干部对照“四强”要求,以铁的纪律打造一支过硬的基层干部队伍。完善基层关怀激励机制,让更多优秀年轻干部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真正成为各族群众的领头人和主心骨。同时,重点建立完善基层党员干部党性教育机制、学习培训机制、联系服务群众、促进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工作机制、争创“群众满意好班子”等机制,扎实开展好“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和“两模范、双五好”基层创建活动,使基层组织真正成为维护稳定和服务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
朱海仑说,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明确提出,要把新疆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对乌鲁木齐来说,就是要建设成为这一核心区的核心城市,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金融、文化科教、医疗服务等“五大中心”。我们一定要主动作为,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重要历史机遇,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五大中心”建设为重要契机,加快“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增强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力、影响力。要以“六大组团”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城市新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加快打造面向中西南亚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全面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型城市体系,发挥中国—亚欧博览会平台作用,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地区和城市的务实合作,切实提高经济、城市的对外开放度。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形成与现代化国际城市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为目的,加快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努力提高各族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砥砺奋进,在新起点、新高度上开启乌鲁木齐辉煌灿烂的新篇章!(记者赵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