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专题报道>>缅怀“忠诚党的创新理论的楷模”方永刚 >>其人其事
数字解读方永刚 (2)
《解放军生活》杂志记者王南方
2007年04月04日11:42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方永刚满口辽西话,一脸硬胡茬,讲话语速快,音调高,讲课时总是不停地喝水,不停地擦汗。台上这位小个子的报告人,直讲得台下听众聚精会神鸦雀无声,就连上厕所的人都没有。这个报告原计划是给镇里的干部党员讲的,没想到老百姓自发地赶来了,一下子聚集了上千人。一上午他讲了三个半小时,那些农民听得特别认真。

  那天课后,镇党委书记还做了一个小结。这个时候,有一个坐在担架上的老党员提出要见方永刚,老人80多岁了,居然坐在担架上听了一上午的报告,方永刚非常感动。老人对他说:“孩子啊,你怎么会说农村话呢?”方永刚赶忙蹲下身对老人说:“老爷爷啊,我本来就是农民的孩子。”老人伸出手和方永刚紧紧地握在一起:“你的话讲的地道,我就想到近跟看你一眼。”

  方永刚曾先后两次到本溪钢铁公司作国防教育形势报告,第一次是2003年9月,第二次是2004年9月。本钢1500多名干部、职工都听过他的报告。第二次到本钢讲课时一下车他就感到身体不舒服,接待人员立即找来了医生给他做了检查,结果是低烧37.8摄氏度,嗓子红肿。为了不影响讲课,方永刚当天做了3次雾化吸入,第二天又做了一次。领导见到这种情况,就建议他把课往后推迟一天再讲。谁知话刚一出口,方永刚就反对了:“我这点病没事,带点病讲课是常事,我还能讲。”他说这话时,在场的几位领导都看到了他额上浸出了汗水。方永刚为了给别人释压又故作轻松地补充道:“这样讲更容易激情发挥,请放心,不会影响讲课质量,我明天还得回大连讲课。”

  下午两点半,方永刚按计划正式开讲。“本钢是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国有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共和国的第一支枪、第一门炮、第一架飞机、第一枚运载火箭等都用了本钢的钢铁材料,本钢为共和国的国防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台下的听众个个目瞪口呆,本钢的事他怎么都知道?这一讲,直到五点才结束。上课时,本溪市高级职业中学高三学生谭政是因为找妈妈拿钥匙,看到台上穿着军装的人讲课,抱着好奇的心理,驻足观望,谁知这位军人的讲课这么中听,这么有味道,他就索性找了一个位子坐了下来,一直把课听完了。这次报告不仅让这位叫谭政的学生懂得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他指明了前进的发展方向。过去一心想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他,从那时开始发誓要从事国防事业,做一个无愧于自己是本溪的人。2005年他以595分的高分考入了国防科技大学。

  送别3位老人

  人不一定要从事什么伟大的工作,也不一定要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但必须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责任感的人。我们要爱别人,要爱我们的家庭,要爱我们的亲人,要爱我们的同志,这种爱不是虚的,是实实在在的,因为大家也无时不刻不在爱着我们。
——方永刚


  方永刚的家乡位于两山之间的山沟里,村南面是山,村北面也是山,方永刚就出生在村西头路北面的一所院落里。他兄弟五个,方永刚排行老四,还有一个姐姐。在建平县,方永刚是写进县志的人物,因为他是这个穷乡僻壤的贫困县里,第一个走进复旦大学的大学生。而在他的家族里,他是第一个上高中,第一个上大学,第一个当兵,第一个来城里工作的孩子。家庭沉重的责任自然而然地落在了他的肩上。

  方永刚的母亲王桂芹因在小学读书时被一高年级的同学击打过头部,加之受到惊吓,精神上有过毛病。因为家境贫寒,没有得到及时根治,人到中年时加重了病情。他刚从学校毕业不久,就把母亲接到了大连,其时小弟方永强也从葫芦岛的一所中专学校毕业,投奔哥哥分到了大连一家企业。单位分给了方永刚一间单身宿舍,不足10平方米,弟弟尚无住处,母子仨人就挤住在一起,一住就是好几年。经过医生的治疗,加之方永刚的精心护理,母亲的病情大为好转。这期间,方永刚又完成了人生娶妻生子的两件大事,母亲就这么一直跟随他,直到孙子四岁多才回老家。

  1993年10月27日,从大连回家仅一年多的母亲,突发脑出血,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不幸逝世,享年64岁。接到电报的方永刚信以为真:母病重速归。其时,家中一远房亲戚开着大卡车送货到大连,方永刚正请那位亲戚吃午饭,放下饭碗他向领导请完假就随着大卡车回家了。由于车上还有其他人,方永刚只好坐在车厢内,那天下着雨,雨中夹着雪,大卡车行走了十多个小时,第二天早上方永刚才到家。这时,母亲已经安静地躺在门板上,屋内的哭声告诉方永刚,母亲已经走了。

  “娘,您儿子回来了!您为什么不答应我呀?”他跪在母亲的遗体前,长长地责怪着自己,说如果是老人还在大连,也许还能有救。父亲老泪横流地牵起这个孝顺的儿子:“谁也没想到她走的这么快,你对得起你娘,要不是你,她病成那个样子,说不定早就没了!”

  母亲的后事一样都没有准备,方永刚拿出钱临时订做了棺材,置办所需的用品,让老人入土为安了。

  送走了母亲,方永刚把父亲方德会接到了大连。父亲身体很硬朗,一生干着农活,闲呆着不几个时日,就嚷着要回去了,为了稳住父亲,他打听到学校开办外训队,需要一个看门的人,就让父亲去上班了。这个办法确实很灵验,老人再也没有提回家的字样。1995年底,父亲突发脑出血,送进了403医院。性命是保住了,但老人一直瘫痪在床,连大小便都不能自理。方永刚两口子每天先伺候完父亲,再打理自己的事,这个时候,工作、学习、照料老人方永刚一样也没落下。

  2001年年初,方永刚所在单位分给他一套小三居的房子,为了方便照料父亲,他特意选择了二层楼。有一天,方永刚两口子因事都不在家,照料老人的事情就托付给了岳父回俊才,父亲尽管曾多次吵着要回老家,每次都被儿子和儿媳妇说服了。这一次居然让比自己小不了几岁的亲家喂饭,端屎倒尿,老人感到确实给孩子带来麻烦了,说什么也要回老家。为了表明自己的决心,老人开始绝食绝水,任凭孩子们怎么劝说也没有效果。方永刚只好和哥哥弟弟商量,随老人心愿了。他对哥哥说:“我知道家里为了培养我,每个人都做出了牺牲。我拿的工资,不是给我一个人的报酬,这是全家的收入,父亲不愿意住我这儿了,经济上不会用你们一个子,全由我负责。”哥哥哭了:“是你父亲也是我的父亲,这些年难为你了,也该我们尽尽孝心了!”

  2002年2月22日,老人在还没有过完73岁生日就辞别了他的亲人,远行了。这一天是农历的正月十一,春节期间,方永刚领着妻子和孩子回老家陪老人过的年,因为孩子上学,他们初六才回大连的。接到哥哥的电话,方永刚又连夜回去了。

  方永刚的岳母叫王会珍,是位家庭妇女,40出头就得了哮喘病,且经常发作。有句俗话叫“久病成医”,到后来不是特别严重她都不用上医院了,自己找几粒药对付一下病症就减轻了。大概是90年代中期,有一回,老人擅自加大药剂量,突然药物反应,不省人事了。那时方永刚的岳父刚刚退休,正好发现了,急忙找来了方永刚。说来也不赶巧,那天学院有活动,所有的车辆都出动了,就连救护车也去保障活动了。方永刚只好背着岳母送到了医院。谁知就近的医院一看老人病情如此严重,不敢接诊,急忙又送到了大连友谊医院。输氧、打针、抢救,医生忙乎了整整一个下午,总算把老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住了半个多月院的岳母,回来后发病率又提高了,病情也加重了,次次都是不省人事。到后来孩子们只要听到家里的电话,就赶紧往回跑。2000年以后,老人的老病又增添了新病:高血压、尿毒症。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病床上度过的。

  2003年6月20日,这天中午方永刚下班后,顺便从菜市场买回些菜,就直奔岳父家,径直上了厨房。因为考虑岳母的身体状况,他熬了小米粥,蒸了鸡蛋,待做好饭菜喊岳母用餐时,老人已经安静地故去了。

  岳母的后事,从注销户口到联系殡仪馆都是方永刚忙乎的。他的岳父回俊才对记者讲完这些后,说:“永刚是我们整个家庭中的‘精神领袖’,希望能从他身上产生奇迹,如果他有个三长两短的话,我们家的天就塌下来了!”

  4次抗争病魔

  正像我的名字一样,我不惧怕困难,在困难面前从不低头,从不服输,也从不知忧愁,从小养成了一种乐观向上、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性格。在我40多年的时间里,这种性格使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的理论创新成绩。
——方永刚


  方永刚曾得过四次大病:1988年9月,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血气方刚的他上完课,回到家正准备做晚餐,突然肚子剧烈地疼痛,脸上的汗珠子如黄豆般大,妻子回到家看到这场景惊呆了,送他到卫生队,医生留他在那里观察并给他输液。方永刚对妻子说:“你回去吧,没什么大事。吊完水我就回去。”确实吊完水后疼痛减轻了一些。他就想别折腾医生和妻子了,坚持着睡在卫生队。等了很久也没见方永刚回家的妻子,凌晨又不放心地赶过来了。此时的方永刚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他断断续续地对妻子说:“我——太——难受——了!”妻子叫来值班医生,迅速转往403医院抢救。“再晚来半个小时,阑尾就要穿孔了,生命都会有危险呀!”医生说。随即,方永刚接受了阑尾炎手术。那时好在年轻,他很快就恢复了健康。

  从1993年年初开始,方永刚的脸色就莫名其妙地发黄,很多同事关切地让他去医院检查,他说没事。“我们都是黄种人。”还和同事们开玩笑。3月8日那天晚上,回天燕因参加单位组织的妇女节活动,没有回家,突然,她接到了邻居的电话:“永刚晕倒了,你快回来吧!”在众人的帮助下,方永刚被送往医院。检查结果:严重贫血。正常人血色素为12克,而他的血色素仅为7克。这一次他住院治疗了一个月。许多同事知道方永刚因贫血住院的消息,纷纷赶到医院看望这位人缘好的年轻人,有的还告诉一些偏方。一位保健医生拿出了儿媳妇坐月子没吃完的阿胶,一位邻居献出了秘方:桂圆、大枣外加红糖煎熬喝汤。那段时间,忙得回天燕六神无主,这个贫血前后折磨得方永刚有近两年的功夫。

  1997年5月8日下午,方永刚骑自行车外出时不幸被出租车撞倒,生命危在旦夕。医生对回天燕说:“72小时不要离开人,他随时可能咽气。” 经检查脖子撞断了,很快就做了牵引手术,医生在他脑袋上钻了两个眼,下了两个钩,吊上16磅的秤砣,整整吊了108天。当时,天气特别热,他的头上身上全是痱子。尽管这样,方永刚仍然坚持学习,让妻子把书拿到病房来,用手举着看。他从一开始举不到3分钟就得休息,到后来举着书看3个小时、6个小时,是常有的事。住院期间他看了43本书,还完成了30万字的专著《亚太战略格局与中国海军》的书稿。

  去年10月,方永刚到北京国防大学参加学习,有一天,他突然肚子痛了起来,被送到门诊部输液。从北京回来后他又开始正常上课,10月30日上午,他讲到最后两节课的时候有点支撑不住了。徐明善主任感觉他脸色不好,就叫他不要讲了,让他赶快去医院检查一下。他却坚持讲完课才去210医院,下午结果就出来了:便潜血试验是阳性。

  先怀疑是贫血,但到底是什么原因贫血不清楚,医院要求住院进一步检查,并做了胃镜和肠镜,这次的结果说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方永刚打电话给主任报喜,说不想住院了,要回来讲课。主任说慢性胃炎谁都得,但你脸色不对劲。经过进一步的检查,发现是结肠癌,且已经有腹水了,这说明到了癌症晚期。

  在制订手术方案的时候,学院和医院领导都非常重视,请了大连市最好的外科医生主刀,手术是很成功的。主刀医生说:“这真是一个铁人!癌症已经到了晚期的晚期了,难道他还没有感觉吗,我开了这么多年的刀,从没有见过这么严重的病例。”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手术前,他还把手提电脑拿到了病房,列了三篇文章的提纲,有的已经开始写了,现在还存在电脑里。手术后,麻药刚过,方永刚清醒,就关心陪护他的第一个研究生肖小平,问他的学习情况。后来又把几个研究生叫过去,在病床上给他们讲课。

  徐明善去看他时,方永刚还想着自己的《政治学》、《国外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创新理论》还有几节课没上完。徐明善告诉记者:“暑假期间,实际上那时他的癌细胞已经严重扩散了。在这期间,他还完成了两件大事:一是和我们一起主编了《党的创新理论与实践》教材,8月份编好的, 9月份学员上课就用上了。第二件是在这个暑假期间,他组织他的研究生编写了《亲历长征》这部书,他担任副主编,这本书有79.8万字。”

  徐明善讲不下去了……

  来源:《解放军生活》杂志
【1】 【2】 

  
(责编:李静)

 相关专题
· 缅怀“忠诚党的创新理论的楷模”方永刚
 相关新闻
· 源泉――方永刚教授的力量之源 [2007-04-04 09:48:27.823125]
· 与时代同步——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教授方永刚的故事(下) [2007-04-04 08:12:15.064033]
· 方永刚事迹在复旦大学引起热烈反响 [2007-04-04 08:16:12.502996]
· 复旦大学师生掀起向校友方永刚学习高潮 [2007-04-04 08:46:33.634069]
· 向着完美的人生挺进――记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教授方永刚(下) [2007-04-04 11:14:07.110302]
· 信仰让生命激情燃烧 [2007-04-04 11:18:51.546965]
· 中国教育报:理论教育和宣传工作者的楷模――方永刚 [2007-04-04 11:21:16.565137]
· 他带我们走向真理——记大连海军舰艇学院教授方永刚(下) [2007-04-04 08:49:25.718347]
[打印正文]  [给编辑写信]  [E-mail推荐]
留 言 区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或人民日报网络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用户名:
密  码:
        到强国社区注册
     
 

镜像: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闻线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京朝工商广字第0394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