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保民生、促消費,財政政策有力度有溫度

本報記者  曲哲涵

2025年07月26日08:0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數據來源: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
  制圖:張丹峰

  7月25日,財政部召開2025年上半年財政收支情況新聞發布會。

  月度稅收收入連續3個月同比保持增長

  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56萬億元,同比下降0.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0.8個百分點﹔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4.13萬億元,同比增長3.4%。今年以來,財政運行總體平穩。

  從收入看——

  上半年,稅收收入逐步回升。全國稅收收入9.29萬億元,同比下降1.2%。從4月份起,月度稅收收入連續3個月同比保持增長。上半年,國內增值稅、國內消費稅、個人所得稅等主要稅種增長平穩。

  多數地區收入保持增長。上半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增長1.6%。31個省份中,27個省份實現增長。

  從支出看——

  各級財政部門加大支出強度,優化支出結構,持續加強對重點領域的支出力度。

  上半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已下達9.29萬億元,佔年初預算的89.8%,下達進度較上年同期提高1.7個百分點。全國發行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和專項債券2.6萬億元,支持地方重點領域重大項目建設。下達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預算6583億元,有力支持“兩重”項目建設和“兩新”工作。發行特別國債5000億元,用於補充四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提升銀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收入回升,支出有力,為落實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提供堅實資金保障。“圍繞提振消費、穩就業穩經濟等重點領域,財政部門加強財政政策供給和資金撥付管理,確保盡早發揮政策效果。”財政部預算司一級巡視員、政府債務研究和評估中心主任李大偉說。

  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9.2%

  財政部社會保障司副司長葛志昊表示,上半年,財政部門繼續將社會保障作為財政支出優先領域,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9.2%。

  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延續降低失業、工傷保險費率,繼續實施就業見習補貼提前發放等政策,引導企業穩定崗位,吸納高校畢業生等群體就業﹔加強殘疾人、零就業家庭成員等困難群體就業幫扶﹔支持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提升培訓……今年中央財政已下達就業補助資金667.4億元。

  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國家財政承擔的城鄉居民全國基礎養老金月最低標准再提高20元,中央財政加大資金補助力度並開展養老保險全國統籌調劑。

  提升醫療保障服務水平。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准提高5元,城鄉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准增加30元……今年中央財政已下達相關補助資金5522億元。

  完善“一老一小”服務體系。實施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支持因地制宜發展老年助餐服務,開展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發放養老服務消費補貼項目試點,減輕失能老年人照護支出壓力﹔建立育兒補貼制度,加強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建設。

  兜牢困難群眾生活保障底線。今年中央財政已下達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1566.8億元,支持地方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等工作。

  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吳蓋表示,今年1月和4月,財政部已分兩批累計預撥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1620億元,用於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

  隱性債務置換效果逐步顯現

  去年底,國辦印發意見,優化完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管理機制。今年上半年,相關政策落地顯效。

  專項債券發行使用進度明顯加快。在10個省份以及雄安新區開展專項債券項目“自審自發”試點﹔對非“自審自發”試點地區,打通在建項目續發專項債券的“綠色通道”,提高專項債券資金發行使用效率。今年上半年,全國發行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2.16萬億元,同比增長45%。

  專項債券投向領域進一步拓寬。由“正面清單”管理轉變為“負面清單”管理﹔允許用於土地儲備,支持城市政府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專項債券用作項目資本金的范圍由原來17個行業擴大至22個。今年上半年,各地發行專項債券用作項目資本金1917億元,同比增長16%,對擴投資的“撬動”作用更為明顯。

  在支持地方政府化解債務風險方面,李大偉介紹,2025年的2萬億元置換債券截至6月末已發行1.8萬億元,佔全年額度的90%,已使用1.44萬億元。

  李大偉表示,總體來看,置換政策實施效果已逐步顯現。減輕了當期流動性壓力,降低了地方債務利息支出和到期債務的償還、接續壓力。釋放了經濟發展動能,地方需要自行化解的隱性債務規模大幅減少,釋放出更多資金資源,助力地方專注於兜牢“三保”底線和加快經濟建設。推動了融資平台改革轉型,有效支持“實體類”融資平台改革轉型后“輕裝上陣”。

  市場對國債發行情況高度關注。“為保障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持續用力、更加給力,今年國債發行力度進一步加大。”財政部國庫支付中心副主任唐龍生介紹,上半年,共發行國債7.88萬億元,同比增長35.28%﹔共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5550億元,發行進度較去年同期進度加快18個百分點。

  “財政部將在三季度發行一般國債46期次,超長期特別國債11期次,合計57期次。”唐龍生表示,財政部將按計劃如期完成1.3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任務,切實保障“兩重”“兩新”項目實施。同時,加強國債市場監測,促進國債市場平穩運行。全面推進儲蓄國債電子渠道建設,提升群眾購債體驗。

  

  鏈接

  今年第三批690億元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下達

  本報北京7月25日電  (記者劉志強)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會同財政部,向地方下達了今年第三批69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

  今年以來,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有序下達,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取得積極成效。截至7月16日,全國共有2.8億人次申領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帶動相關商品銷售額超過1.6萬億元。上半年,限額以上單位家電和音像器材、文化辦公用品、通信器材、家具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30.7%、25.4%、24.1%、22.9%,乘用車零售量增長10.8%,支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高於去年全年1.5個百分點。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繼續加強統籌協調、強化跟蹤調度、完善實施機制,平穩有序推進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

  繼續有序下達中央資金。按計劃將於10月下達今年第四批69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繼續支持地方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

  推動地方均衡用好資金。會同財政部、商務部等部門,督促地方分領域分時段細化資金使用計劃,優化補貼發放方式,確保政策實施更加平穩有序、資金均衡用到年底。

  持續完善政策實施機制。會同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加強產品質量和價格監管,督促參與企業依法合規經營,嚴防“先漲后補”、騙補套補等風險,確保政策規范實施,充分發揮“兩新”政策效能。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26日 02 版)

(責編:彭靜、宋晨)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