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攻克銅城:解放軍攻堅打援雙“豐收”

姜瑞榮

2022年05月05日08:46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攻克銅城:解放軍攻堅打援雙“豐收”

  1948年2月29日,解放軍華野三十四旅主力會同淮南支隊,採取“攻堅、打援並舉”的戰術,不僅消滅了天長縣銅城鎮守敵、解放了該鎮,更對來援之敵實施殲滅性打擊,取得了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

  兩支勁旅在淮南會師

  1948年,國民黨軍隊在全國戰場上已由全面防御轉為分區防御。在蘇北則以重點“駐剿”與機動“清剿”相結合,實行“軍事、政治、經濟合一的總體戰”,以圖鞏固江北防線。對此,中共華中工委領導蘇北和江淮軍民,開展反“掃蕩”、反“清剿”斗爭,並多次發動軍事攻勢,很快解放了大片地區,使敵人的江北防線岌岌可危。

  在戰略反攻節節勝利的形式下,1948年1月,根據中共中央華東局的指示,中共華中工委決定在淮寶縣(今江蘇金湖縣)建立淮南區黨委、淮南軍區(由十二縱隊兼)﹔區黨委書記曹荻秋兼任軍區政委、副書記李世農兼任軍區副政委,陳慶先任軍區司令員(華野第十二縱隊司令員),楊光池任政治部主任﹔同時決定派陳慶光率領第三十四旅主力進入淮南,加快收復淮南根據地的進程。

  2月24日,陳慶光率領第三十四旅旅部及一〇一、一〇二兩個團奉命從蘇北渡過三河進入淮南,會同先期到達的一〇〇團和淮南支隊,決定發起解放銅城鎮的戰斗。

  兵分兩路

  銅城是天長北部重鎮,地形十分險要,也是交通樞紐,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抗戰期間是新四軍二師的老根據地——1940年4月上旬,新四軍江北部隊開辟了津浦路東抗日根據地,天長縣抗日民主政府在銅城建立。1946年7月,國民黨軍隊進攻淮南解放區,民主政府暫時北撤。1948年時,該鎮是國民黨軍控制高寶、天長各縣的中心據點,鎮內駐有天長縣保安大隊的5個中隊,加上還鄉團、區鄉自衛隊共1000余人。得到解放軍兵臨銅城的消息后,為了負隅頑抗,敵人特調來國民黨縣保安大隊副大隊長鄒鑫龍“坐鎮指揮”。鄒鑫龍在抗戰開始不久就投降了日軍,是個鐵杆漢奸。抗戰勝利后,他帶著偽軍部隊接受國民黨的“招安”,國民黨挑起全面內戰后,他又成了“反共急先鋒”,協助國民黨軍在淮南地區大肆屠殺黨員干部和革命群眾,雙手沾滿了根據地人民的鮮血。

  鄒鑫龍來到銅城后,感到以保安大隊5個中隊的兵力無法與解放軍對抗,為了垂死掙扎,就把從高郵、寶應兩縣逃進銅城的部分國民黨地方部隊殘部全都召集起來編入保安大隊,又糾集了東陽、馬壩、銀涂、大通等5個區署和還鄉團,組成“反共聯防隊”前來“協防”,並得到“一旦受到攻擊,天長縣國民黨守軍會立即趕來支援”的承諾。隨后,他又請來國民黨軍“防守專家”,按其指點,強迫當地群眾在銅城四周修筑工事、戰壕,挖深、挖寬護城河,並在圍牆四周修筑了大批明、暗碉堡,在鎮中心構筑起一座高大、堅固的核心碉堡。經過一陣“精心布置”后,鄒鑫龍對自己的“成果”頗為得意,宣稱“銅城高枕無憂,不懼土八路來攻”。

  為了盡快消滅鄒鑫龍和銅城守敵,2月29日上午,在摸清銅城敵軍兵力部署情況下,陳慶先和淮南支隊司令員楊效椿在黎城詳細研究指定了作戰方案,並召開營以上干部會議,布置了攻打的具體任務。

  當日晚,解放軍兵分兩路——淮南軍區司令員陳慶先、三十四旅旅長廖成美、副旅長林維光率領一〇一、一〇二兩個團,從淮寶縣出發,夜渡三河,埋伏在銅城與天長之間的楊村、北星墩一線,等候伏擊天長來援之敵。淮南支隊在楊效椿的率領下,與一〇〇團分別從天高縣的黎城、金溝區(今屬金湖縣)出發,秘密趕赴銅城外圍預定地點,把銅城鎮團團包圍起來。

  對守敵採取“分片承包”

  3月1日凌晨,隨著兩發信號彈騰空而起,沖鋒號從四面八方響起,一〇〇團與淮南支隊迅速向外圍守敵發起進攻。消滅了外圍守敵后,一〇〇團與淮南支隊於黎明前接連攻破四門,並分兵向既定目標殺去——一〇〇團從西北方向向敵人的核心大碉堡發起進攻,負責解決敵保安大隊部和一、二、三中隊﹔淮南支隊二營從正北方進攻,負責殲滅敵保安四中隊和“聯防隊”一部分﹔淮南支隊三營從東南發起進攻,負責殲滅民教館、王大昌四合大院內的保安五中隊和聯防隊部以及區署、還鄉團。

  三十四旅山炮連配屬給一〇〇團指揮。沖進銅城鎮后,山炮連將火炮拉進鎮內,瞄准核心大碉堡一處精准轟擊。幾炮過后,大碉堡間內部升起濃煙,又是幾炮過后,碉堡一層圍牆轟隆一聲倒塌了下去,碉堡內頓時鬼哭狼嚎,亂成一團。各地敵人沒了大碉堡上機槍的掩護,隻能各自為戰。此時突然天降大霧,遮住了敵人的視線,淮南支隊利用這一有利時機發起快速進攻。解放軍各部立即沖入鎮內,向各自負責的敵人工事開火,戰斗進行得十分激烈。

  三營九連一鼓作氣沖到普濟橋頭,正准備躍過橋頭,不料橋東頭敵人的平地暗堡裡突然伸出兩挺機槍,向解放軍掃射,沖在前面的6名九連戰士不幸中彈犧牲。二排長見狀,立即命令集中火力壓制並封鎖住敵人暗堡槍眼,三排四班組成突擊隊,不顧河水冰冷刺骨,奮不顧身沖過河,利用敵人射擊死角爬到暗堡頂上,將手榴彈塞進暗堡槍眼,隻聽一聲巨響,暗堡內敵人機槍頓時變成了啞巴。堡內敵人嗷嗷亂叫,三排戰士立即高喊:“繳槍不殺!優待俘虜!”暗堡裡沒被炸死的敵人趕緊將一挺沒被炸壞的機槍從槍眼裡扔了出來,舉起白旗投降。

  根據俘虜的口供,敵指揮部就隱藏在民教館或王大昌四合院裡,那裡地勢高,周圍有深水溝,並筑有暗堡工事。三排長讓俘虜帶路直插民教館附近,到達預定地點后,立即率領戰士們展開土工作業,挖牆打洞。大約半個小時,部隊悄悄從側翼進至民教館和王大昌四合大院外圍。就在民教館附近小巷口,又抓住一個敵通信兵,得知保安5中隊和3個區出所、還鄉團在院裡,圍牆上四面對外都有槍眼,但兩個院子的結合部由於院牆高大、堅固,隻有幾個敵人防守。三營長遂命令一、三排長各安排一個班爆破兩個大院結合部的圍牆,其余人員集中火力掩護,准備沖進大院。隻聽一聲巨響,院牆倒塌,戰士們乘著煙霧沖進大院,鄒鑫龍和“聯防隊”長高照書還想舉槍頑抗,被一名戰士用輕機槍擊斃。經過短暫的白刃戰,敵人保安隊、“聯防隊”280多人被消滅。與此同時,淮南支隊二營攻下都天廟,斃俘保安4中隊和一個區署、還鄉團共170多人﹔一〇〇團攻下核心碉堡,斃俘保安大隊和一、二、三中隊及一個區署、還鄉團共500多人。

  攻堅、打援雙“豐收”

  攻克銅城戰斗於1948年3月1日上午10時勝利結束。據統計,全殲銅城守敵5個保安中隊及地方武裝990多人,其中擊斃國民黨天長縣保安大隊副大隊長鄒鑫龍、“聯防隊”隊長高照書、保安一中隊隊長梁全安、三中隊隊長王觀五等共300多人,生俘680多人﹔繳獲迫擊炮1門、機槍34挺、步槍近千支,繳獲一大批彈藥和物資。

  駐守天長的敵交警第七總隊得到銅城發生戰斗的消息后,派出兩個大隊增援妄圖給銅城之敵解圍,這股敵人剛進入天長與銅城之間的楊村、北星墩,就遭到早已做好埋伏准備的華野三十四旅一〇一團、一〇二團的迎頭痛擊。敵人兩個大隊被打得潰不成軍,被斃傷350多人,殘敵在勉強抵抗后,沿著來路倉皇回逃,三十四旅乘勝追擊,繳獲機槍10挺、步槍300余支。

  銅城戰斗結束后,華野三十四旅和淮南支隊乘勝對津浦路東國民黨地方武裝和還鄉團等進行清剿,奪取古城、竹鎮、老子山等地,摧毀大部分國民黨基層政權,為徹底解放淮南打下了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省金湖縣政協)

(責編:劉圓圓、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