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當領導人報道遇到新媒體

——“學習路上這一年”報道感悟

李源

2015年11月06日15:4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的報道不僅吸引了國內外主流媒體的目光,而且也日益成為新媒體關注傳播的焦點。作為專注於中國共產黨新聞的權威網站,如何做好中央領導人報道,使之順應新媒體傳播環境、傳播規律的變化,成為一道新課題。

2014年9月,在中央網信辦指導下,“學習路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大型網絡數據庫”正式上線。一年過去了,作為互聯網上首個以數據庫形式向廣大網友宣傳和推介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專欄,“學習路上”為廣大網友提供了多個之“最”:最全面的學習輔導材料、最生動的可視化學習資料、最系統的專題策劃解讀。

■ 領導人報道 我們有N個“撒手锏”

為適應新媒體環境下平台化、可視化、定制化的趨勢,“學習路上”數據庫實現了新聞發布、信息檢索、動態交互、資料分享、手機閱讀等多重功能﹔新聞報道陣地從PC端擴展到微博、微信、新聞客戶端等手機移動端,報道形式從以往單一的文字稿件盤點延伸到圖解、視頻、動漫、H5策劃,此外,“學習路上”還增加了服務功能,逐步推出了“習近平活動報道專頁”、“學習微平台”微信公眾賬號、“習近平報道日歷”、“習大大加油網絡留言板”等產品。

“讀圖時代”,領導人報道也要“可視化”。與傳統的文字新聞表現形式相比,圖解、動漫視頻等“可視化”新聞以更直觀的方式傳遞、解讀信息,更能滿足受眾特別是年輕人“直達信息核心”的需求,可以說媒體正進入新的“讀圖時代”。截至目前,“學習路上”共推出40余期圖解新聞、視頻短片和H5策劃,內容接地氣,形式新穎生動,引發了網友轉發熱潮。

圖解方面,例如“習近平的兩會時間”“習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 習近平教你如何做‘領導身邊人’”“ 習近平與群眾在一起的親密瞬間”等,視頻方面例如“習近平的孩子緣”“習近平的軍旅緣”等,打破了領導人報道“嚴肅端正”的固有印象,展示了領導人“接地氣”的親和之風。在展示上更加直觀與具象,更加注重貼近性、信息量和趣味性,達到了“好看”、“准確”、“有干貨”的標准。

移動端方面,“學習路上”推出了多個H5互動策劃等作品,就拿“2015,我與習大大一起加油”舉例,這是一個通過梳理習近平一年來重要會議活動和國內外足跡,激發廣大網友奮斗激情,進而在辭舊迎新的時刻重整旗鼓,奮發努力的策劃。在頁面上,我們添加了參與人數計數器,並且對朋友圈和微信分享進行了優化,作品推出后,網友們的留言評價積極,同時也有不少公眾賬號進行了轉發。

受眾為本,領導人報道也要突出“服務性”。作為互聯網上第一個以數據庫形式向廣大網友宣傳和推介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專欄,“學習路上”不忘初衷,持續推出 “學習微平台”微信公眾號、“習近平報道日歷”等服務公眾,方便廣大網友了解、關注總書記活動報道的作品。

以“習近平報道日歷”為例,以電子日歷的形式梳理了十八大以來人民日報關於習近平所有的公開報道,網友可以選擇時間瀏覽當天關於總書記的新聞報道內容。目前,報道日歷已收錄新聞數千篇,並將持續更新,方便網友查閱。除開通網頁版本外,還同步開通手機版本,網友可在手機上選擇日期順暢瀏覽新聞,隨時隨地關注相關報道。

聽取民意,領導人報道還應注重互動。新媒體的快速發展推動了普通民眾的政治表達,拉近了領導人與普通民眾間的心理距離,給民眾暢所欲言和分享信息的空間。“學習路上”推出的“習大大加油網絡留言板”就是這樣一個創新互動的平台。

“習大大加油網絡留言板”在PC端和移動端的同步開通,不僅方便接受網民留言,聽取民意,更是黨中央領導集體密切聯系群眾,用新時期的互聯網思維踐行群眾路線的集中體現,正如有網友在評論中寫道的,“習大大加油網絡留言板”猶如從基層建立起了一條通天的“天線”,通過便捷的網絡,人民群眾就可以在網上零距離的跟習近平總書記進行交流,並把自己的所思所盼所急都告訴“習大大”,也許不久的將來這些所想所盼就會變成現實,就會夢想成真,真正實現網通民意惠民。

■ 創新報道形式 我們有收獲有思考

在新媒體環境下,傳播內容和形式愈加多元,對比其他同類型的“學習”報道形式,“學習路上”究竟強在何處?又有哪些其他形式值得我們繼續學習?

以往嚴肅的領導人形象變得平易近人。十八大以來,漫畫、圖解、動漫視頻、H5等多種形式的報道,將以往嚴肅的領導人形象變得更加親民、平和,接地氣,更溫情,“學習路上”就是這個轉變的“貢獻者”之一。面對略顯枯燥的會議等領導人活動,“學習路上”報道不會規避這類表面上“不討喜”的“硬”話題,而是通過貼近大眾的解釋性報道加上創新形式來吸引受眾的興趣。比如推出的“圖解:統戰工作會議,從全國升格成中央釋放了啥信號?”“習近平總書記告訴你2015反腐敗斗爭怎麼搞”“ 圖解:聽習近平總書記新年第一課 如何做“四有書記” “ 圖解習近平7次召開深改小組會議都改了啥”等等。

領導人報道更加注重對細節的挖掘。從細節入手,縱深開拓,使背景材料的呈現更加豐富,收於無聲處聽驚雷之效。“學習路上”推出的諸多策劃,將已有的新聞報道進行二次加工,例如“圖解十八大以來習近平與群眾在一起的親密瞬間”“銘記習近平閱兵10句話: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習近平1998年援藏‘日志’:就礦泉水吃面包 把氧氣袋讓給他人”“中辦罕見披露領導人活動安排細節 習近平植樹要求7個‘不’”“聆聽習近平講過的11個故事:如何當一名好干部?”等等。

眾多服務性功能下的數據庫新聞拉近受眾距離。新媒體時代不僅賦予了受眾發聲的能力,更刺激了受眾表達的意願。這大大改變了原有的傳播格局﹔與此同時,受眾——媒體——政府間的相互流動也比以往更加迅速。在網絡傳播內容越來越碎片化的今天,對比其他同類型媒體較為單一的報道陣地和形式,“學習路上”具有的多種服務性功能,使得用戶在瀏覽我們的報道同時,能夠滿足其他不同層次的需求,一定程度使得受眾從被動變為主動。

在收獲了諸多報道經驗的同時,我們也應看到自身的不足,例如應多增加“體驗式”互動性報道方面的嘗試。

相對於直接鋪陳信息,“體驗式”互動報道給網友的感受更加直觀和到位,並給整個互動過程增加了探秘感和趣味性。如今,在領導人報道這一所有媒體重點關注和持續報道的時期,各媒體相關報道形式重合度高且內容較為嚴肅,用戶容易審美疲勞。“學習路上”應該多向其他媒體優秀的報道形式學習,讓“老套”的時政概念換個表達,吸引更多年輕用戶的關注。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朱書緣、謝磊)
相關專題
· 學習路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