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生办证超400,怎样走出“证明越多信任越少”困境

士心

2016年07月13日10:2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人一生中有多少个证件证明?有机构12日公布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与人民群众日常工作生活相关的各类证件、证明多达400多个,其中最常用的有103个之多”!

证明“多”,而且流程“繁”:证件审批涉及众多部门,同样的材料要重复提交,部分证件审批周期过长。据统计,办理这103个常用证件,需要经过18个部委局办,盖100多个章,交28项办证费。其中户口簿需提交37次,照片要提交50次,身份证要提交73次。如果有特殊情况,可能更为麻烦。比如异地办理准生证,需要经过8个单位,开5份证明,盖8个章,历时8天。当然,有可能还会出现“怎样证明我妈是我妈”那种奇葩事,费劲耗时也未必能办理妥当。

听说一生中要办理这么多证件证明,人们的第一反应,很可能就是假证件假证明在所难免。这也难怪,证件证明数量如此庞大,哪有功夫都精工细作?谁又能全部认得过来?有时造造假也能过关,必然导致需要更多证件证明来“防假”。事实也正是如此,证件证明越来越多,恰恰因为社会诚信体系的缺失与造假现象大量存在,人们互不信任,只能饮鸠止渴般乞灵于更多的证件证明,希望尽可能减少误判、规避责任,尽管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退一步说,即使这些证件证明不假,其带来的社会损耗也是惊人的。一把一把的这卡那卡、一叠一叠的证件证明,耗费了大量物质成本,更浪费了无数的生命光阴。时间一久,见怪不怪,人们或已无力质疑:这就是社会管理应有的常态吗?

当然不是。早在计算机时代来临以前,有的国家已开始对每名社会成员实施“社会安全卡”档案管理制度。在全国各地设立统一的居民信息采集与动态管理机构,每个人都有跟随终生的唯一社会安全号码与相应档案,记载了从父母基本情况到本人姓名、性别、年龄、入学、就业、结婚等几乎所有个人社会活动信息,并与个人福利、纳税、信用状况等相联系,从而不必开具太多证明,持有很多证件,同时也减少了造假的可能性。早期建立这样一整套信息数据,成本颇为庞大,让人不可思议,但也为科学、高效的社会管理所必需。好在到了计算机时代,实施难度已大大降低。

按说在我们这个计算机和大数据都已十分发达的时代,建立这样一套简明高效的社会成员信息采集系统,减少冗杂低效落后的各类证件证明,应该更有必要,也更为容易,哪怕人口数量要多一些。然而,改革开放这么多年,证件证明繁杂的老毛病不但一直未能去根,反而随着社会事务的日益复杂,社会流动的日益加快,社会诚信的日益缺乏,反而有更加恶化之势。

症结在什么地方?板子恐怕得先打在缺少相应立法和顶层设计上。虽然早已有了信息集中收录、证件证明合一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的构想,但是迟迟不见有重大的实质性举措,目前尚看不到明晰的路线与眉目。在信息共享、平台统一问题上,最需要顶层设计和相关的立法作保障。而且由于这种平台属于公共设施建设,投入大、见效慢、风险高,虽然新体系建立以后,整个社会成本会大幅降低,但前期投入需耗费大量资金,不是个别部门、个别企业能够承受的,必须有国家层面的整体设计并明确推行步骤与措施。

其次要打破地区、部门、单位等利益藩篱和人为壁垒,有效整合各方资源,也要有国家层面的权威去推动。统一的社会成员信息平台,所需信息来源多、分布广,必然牵涉多个方面,尤其事关各种利益。除了直接涉及一些原有的颁证件、开证明的部门或明或暗的权力,也与许多服务性事业单位、公司、组织、团体等有关,大到公安系统、财政系统、金融系统,小到医疗诊所、街道社区甚至小区门卫等,凡是有数据收录与获取终端的地方,不管是高速主干网、次级网络还是各类局域网,只有全部纳入统一平台,才能保证信息的动态更新、及时有效,才能使办事不需繁多的证件证明成为可能,从而走出“证明越多信任越少”的困境,减少社会运行成本,提高社会管理效率,以制度保证社会诚信度的提升。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士心热评”专栏:

网评精粹:


退休厅官 “任性”难逃党纪惩罚

抗洪现场容不得半丝“作秀”心态

如何用好绩效考核这把“金钥匙”

党纪党规绝不因“退休”网开一面

面对自然灾害,“党在,希望就在”

(责编:黄策舆、谢磊)
相关专题
· 作者文集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