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毅
北京市、广东省、重庆市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近期出台规定,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积极引导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当官发财两条道”的深刻道理,自觉强化家风建设,不断健全不能腐、不想腐机制,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06月23日人民网)
据统计,仅2015年2月13日至12月31日中央纪委网站发布的34份省部级及以上领导干部纪律处分通报中,11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亲属经商谋取利益。现实生活中,诸如“老子当住建局长,儿子做开发商;老子管车管所,女儿就开驾校;丈夫当校长,妻子承包校内超市”的 “一家两制”现象不胜枚举。
“一家两制”模式下,一些手中有权、心无所畏的官员“舍大家、顾小家”,把贪婪之手伸向“权力寻租”的空间,权力与资本悄然结合,行政力量与市场经济在家里实现“互动”,不仅违背了社会公平正义,还滋生了腐败的土壤,为百姓所痛恨,为社会诟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领导干部既然在党旗下立下了铮铮誓言,选择了做人民公仆,就要一心想着党和人民的事,断掉“鱼和熊掌兼得”的念头,就要恪守职责,谨守法律授予的权力边界,严守权力伦理的市场行为,彻底同包括亲属违规经商在内的各种违纪违法的可能隔绝开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导我们,内因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破解“一家两制”难题,首先要强化道德的内在约束力,督促领导干部将廉洁从政的意识植根于内心深处,谨慎运用手中的权力,把个人利益弃之脑后,一心一意为群众谋福祉,真正践行权为民所用,而非权为己所用。同时,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关上“一家两制”的大门。
有报道称,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党和政府发布涉及“禁止官员及亲属经商”规定先后将近20份。但从效果来看,不尽人意。笔者以为,最主要的原因应是制度没有真正从“纸面”落实到“地面”。试想,如果民主决策、党务公开、政务公开等相关工作机制得到了有效落实,一些官员既使有“贼心贼胆”,也没有“贼机会”输送利益到自己亲属手中,更别说赤裸裸地与自家公司展开“业务往来”了。
此次北京市、广东省、重庆市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出台的规定,从厘清规范对象,级别越高要求越严格;明确操作依据,边甄别、边退出,“过程留痕、全程监督”;清理规范纳入巡视、述责述廉,防止“名退实不退” ;对所有领导干部填报情况进行查核,以后每年抽查等方面,对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进一步规范,无疑是打破“官商勾结、钱权交易、不当利益输送”的“一家两制”的生动实践,效果值得期待,也值得全国各地学习借鉴。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不断健全不能腐、不想腐机制,以个人事项报告为基础,细化申报事项,严格审核并加大抽查力度,同时广开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之门,对接严肃问责办法,把权力晒到阳光下,关进制度的笼子,打掉家族企业背后的“保护伞”,堵住通往腐败的“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