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三亚市的“补山”做法值得倡导

许贵元

2016年06月21日13:5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海南省三亚市抱坡岭,是一座被“啃了一半”的山。多年来,由于过度采矿,东边的山岭完全被削平。三亚市在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中,将受损矿山恢复作为重点,抱坡岭成为首批山体修复试点之一。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啃了一半”的石头山丰满了,变绿了。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说“对海南来说,生态建设就是生命建设。”海南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张琦认为,“作为全国唯一的一个热带滨海旅游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对于三亚来说,生态修复就是生命修复!” (据《人民日报》6月20日报道)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似乎是自古以来,天经地义、不可颠覆的真理。然而,在当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那种历史上形成的“思维定式”很有必要“破旧立新”了。

三亚市的抱坡岭,从上世纪30年代起,老百姓就开始“啃山”了,随之兴建起多座规模不同的水泥厂。而水泥厂的主要生产原料都来源于就近“啃山”。几十年过去了,整个山体被“啃”掉了一半,裸露出来的岩壁被太阳一晒,滚烫滚烫。石灰岩山体容易风化,在台风多发地区易引发地质灾害,被破坏的山体自我修复能力几乎完全丧失。更令人担忧的是,三亚的山、海、河构成特有的热带生态环境是统一整体,如果任由山体损坏而不加修补,可能对整体环境产生严重危害。2015年,海南省在国家住建部的大力支持下,决心实施“补山”的生态工程。采取政府投资2/3,企业投资1/3并垫资代建的办法,对三亚市抱坡岭山体修复项目开始启动。截至目前,已完成修复总量的95.8%。2016年,三亚市顺势而为,又对14个山体修复项目进行立项,计划修复22个受损山体,计划总投资1.47亿元。8—10月将陆续进场施工,项目平均工期为8个月。

看海南、想全国;观三亚、思地方。如今,我们仍有一些地方,由于生态意识弱化,生态文明理念树的不牢,肆意破坏山体和植被、私挖滥采矿山资源、违规兴办“黑色工厂”和扬尘弥漫的“采石场”。这种只顾“捞钱致富”,不顾“环境保护”的做法,人为制造了很多“生态伤疤”和环境“污染源”,使自然生态失去平衡,百姓蒙受污染之害。从全国来看,很多地方之所以出现山体滑坡、泥石流下山、堵塞交通、造成生命财产巨损的现象,除了自然灾害以外,与我们只顾“啃山”、不去“补山”;只想“吃山”、不管“护山”的短期行为有直接关系。而且有的地方还错误地认为,大山是老天爷白给的、是大自然恩赐的,几辈子也啃不光、挖不完!况且山体修复投资大、见效慢、远水解不了近渴,生态修复劳民伤财、得不偿失!这不仅是一种愚昧的“思想误区”,也是急功近利、对子孙后代不负责任的行为,应该彻底扫地出门!

实践早已证明,生态就是生命、环境就是民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生态修复就是生命修复。三亚市变“啃山”为“补山”的做法,很值得借鉴和效仿。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涌现出一大批“发展”与“生态”并重、坚持”“两手抓”和“两手都过硬”的区域典型,不愧是引领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旗帜和标杆。

向先进地区学习,首先坚持思想领先。坚定不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让治国理政的“五大发展理念”入心入脑、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坚决修正和端正地方党政领导的“执政理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生态观”。让“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潮流。立足当今、着眼未来, 牢固树立“生态就是生命、环境就是民生”的战略思维,做到经济发展快、生态环境美、百姓得幸福、中国更繁荣。坚决守住生态“红线”,切不可有了“金山银山”,却毁掉了“绿水青山”,严防生态文明建设走弯路、走偏路和回头路。要全面加大改革力度,巩固和扩大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让老百姓不断增加“获得感”和“幸福感”。

要积极探索和完善生态修复机制。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山体修补,根据山体结构和现状,因地制宜扩大灌木和草本植物,发展经济林与生态林,绿化荒山,加快山体修复,防止水土流失,发挥山体生态功能。

要广辟资金渠道,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引入多元投资机制,确保重点山体修复工程项目建设的资金需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同时,要不折不扣地落实生态补偿机制、生态审计机制和生态考核机制,采取“多管齐下”的办法,使生态修复达标,消灭“荒山秃岭”,营造“绿色世界”和“绿色银行”

要强化舆论宣传和监督,增强全民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和法治意识,对肆意破坏山体、私采滥掘、乱砍乱伐、破坏植被资源的种种不法行为,要依法依规进行果断查处,绝不手软!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谢磊、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