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凤岐
又是一年端午节。在这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传统节日里,赛龙舟、吃粽子、戴香包、熏艾草,早已经成了中华民族的习俗。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习俗总是会改变的,而且会越来越物质化。譬如今天,自从端午节成了法定节假日,自从有了小长假,端午节几乎变成了“美食节”和“旅游节”。“美食节”也罢,“旅游节”也罢,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没必要去判断其对与错。然而,面对来势汹汹的商业大潮,总觉得缺少了什么。
那么,我们到底缺失了什么东西呢?细细想来,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传统节日似乎都不止停留在物质上,否则就不会流传千年。譬如春节,既是全家团聚的日子,也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的节日;譬如清明节,那是祭祖的节日;譬如中秋节,那是团圆的节日;譬如重阳节,那是敬老的节日;等等。这些传统节日之所以能够经过几千年风风雨雨的洗礼,丰年也罢,灾年也罢,和平也罢,战争也罢,都动摇不了人们的信念,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些传统节日无不包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和文化内涵,所以才能够得以薪火相传。
起源于民间的端午节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自然也不例外,自然也有其独特的精神和文化内涵。那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愫。尽管端午节不像其他传统节日有一个什么社会化或者大众化的过节仪式,但全国各地的人们都没有忘却这个节日,因为有一个和端午节息息相关的人,不仅值得我们怀念,而且更值得我们仰望。这个人就是伟大的文学家、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屈原。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为什么要仰望屈原?因为屈原不仅仅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学遗产,更重要的是,屈原的爱国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终生。屈原举贤荐能,主张富国强兵,虽被流放,亦不忘忧国忧民,直至国家被侵略,仍然不愿舍弃自己的祖国,投江而亡,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乐章。这种爱国情怀,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
当前,党中央在全党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要求全体党员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其目的就是要让每一个党员上好道德修养这一人生必修课,传承党的优良作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把毕生精力乃至生命奉献给党、奉献给国家。因此,在端午节这个传统的节日里,纪念屈原,仰望屈原,让我们的传统节日多一些文化的味道,多一些精神的内涵,借助传统节日培养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情操,这不仅仅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