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霞
人以“善恶”分人品,官以“良莠”别官品。做人要有人品,做官也要有官品。这里的官品并非是官职的品级高低,而是指为官者在品德修养、施政能力、政治操守、选人用人等方面的综合反映。
自古以来,中国就十分重视为官者的“官品”。老子早在几千年前就向政界发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呼喊。做官首先要“修身”,只有修炼出高尚的人品,才能拥有好的官品,其次才能论及“齐家、治国、平天下”。人品是官品的基础,官品是人品的延伸。因为做官比做人的标准更为严格、难度也更大,所以官品不仅是人品在官场上的反映,更是对人品的凝练和升华,正所谓“好人未必是好官,但好官一定是好人”。
官品是为官者的第一要素。官品不强犹如鸟之双翼不强,难以振翅高飞、鹏程万里、翱翔高空;官品不强犹如水之积不深,难以承载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中国历史上不少清官廉吏皆把“官品”作为从政的必修课:齐相晏婴拒绝齐景公多次赏赐,坚持粗茶淡饭、简朴穿着,用良好作风影响百官;西汉大将军霍去病立志“匈奴未破,何以家为”,谢绝汉武帝为他建造官宅……历史上看重“官品”的官员,举不胜举。新时期,在官场上也不断涌现出具有高尚“官品”的干部,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邹碧然、李保国等,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官品”的内涵,彰显了“官品”的力量,必将名留青史、流芳百世。相反,一些干部奉行“千里举官,为图吃穿”,大搞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这样的干部终将会自掘坟墓、遗臭万年。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官品更是如此。干部要想当好官,就要视“官品”为生命,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有意识的加以锻造。
锻造好的“官品”,要重德性。高尚的品德修养如“清风”,能够使人在重大关头、关键时刻保持清醒、坚定信念,禁受住考验,铸就出良好的政治品行;高尚的品德如“磁石”,能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在群众中树立威望,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前进。培养良好的品德要求干部注重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要学会对照党章、党纪国法,常反省、常自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
锻造好的“官品”,要懂施政。为官之责,重在施政,施政之道,定有高低。当官就要为民做主、体察民意、体恤下情,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百姓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就要坚持政无凌弱、法不阿贵、秉公办事,绝不越底线、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唯此才能实现“施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目标。但有的干部却是为自己做官,把施政当作加官进爵、沽名钓誉的手段,欺上瞒下,搞“面子工程”、“虚假政绩”,结果劳民伤财,此等干部就是不懂施政,最终会受到国家和人民的审判。
锻造好的“官品”,要轻钱财。古语云:“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锻造好的“官品”就必须与钱财划清界限,“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否则,一旦嗜财如命,就会变成官仓硕鼠,受贿于朝、掠财于民。“两袖清风朝天去,勉得阎王话长短”,当干部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坚持清正廉洁的原则,违背法律的利益不取、不合规定的钱财不拿,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锻造好的“官品”,要善用人。毛主席曾经说过:“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的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出主意,就是科学决策;用干部,就是广纳群贤。如何用人既是一门艺术,也是对一个干部素质的重要考量。官品好的干部能够做到不拘一格、不分亲疏、唯才是举、任人唯贤,把政治品德高尚、工作政绩突出、群众口碑良好、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的人才提上来、用起来。锻造出好的“官品”,需要干部学会选人用人,对人才“量之以德、考以以绩”,满怀真情的尊重人才、爱惜人才,公道正派的评价人才、使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