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下乡少了”呼唤公车改革“后续动作”

李志朋

2016年05月30日14:2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公车改革实施以来,“围着轮子转,隔着玻璃看”式走马观花的下乡走访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各地开展政府购买服务或集中调配车辆的形式,提高了公车的利用率。但记者在湖南、河南、山西等地采访时发现,个别地方干部抱怨申请不到公车,或车补不到位等,出现了“没公车不愿下乡”“尽量少下乡”的情况。(5月28日新华网)

毋庸赘言,公车改革是系统工程,有着极大的必要性和裨益性,减轻财政负担、破除车轮腐败、提高使用效率,因此得到了公众的高度认可。而“没公车就不愿意下乡”、“经常外出、花费较多觉得吃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懒政怠政、不甘奉献的表现,着实让老百姓觉得心寒。

“没公车不下乡”纵然不妙,可话又说回来,这也折射出了公车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申请审批机制是否合理、车补制度是否落地生根、“私车公用”是否能够补偿……依笔者愚见,“下乡少了”是当前公车改革中会出现的“大概率事件”,但不必过于夸大和紧张,其实际上不过是对车改“后续动作”的呼唤。

梳理下一些领导干部“不愿下乡”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车补不到位、车辆申请困难和心态不端正等方面。先说说车补问题,现行公车改革是以货币补贴方式取代公务配车,补偿标准是依据行政级别划定,级别越高,补贴越多,政策规定的出现,存在即为合理,有其现实考虑和全面规划。但不得不说,在实际中会出现两种“怪状”,比如基层工作人员可能用车需求最多,补贴却最少;或者同为科员,一个经常要下乡,一个天天在办公室,两人的补贴相同。很显然,不公平就出现了,负情绪就到来了。

再说说申请问题,在公车改革和强力反腐的大背景下,公车的使用申请报备审批等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一方面手续繁芜、效率低下、申请困难,另一方面,单位公车数量陡降,除去所谓的“领导用车”,普通干部用车就更是难上加难了,例如某县食药监局的声音“全县共有4200多家食品药品企业、餐厅饭店,就这么两辆车,安排工作起来捉襟见肘”。所以,既然用起来难,那么索性能不下乡就不下乡了。

最后说说心态问题。“说者无心,就怕听者有意。”发放适当补贴是公车改革的重要一环,可遗憾的是,有些领导干部却把车补当成了一种新福利,经常下乡、花费较多的干部反而觉得比较吃亏,“干得越少,赚得越多”使少数人打起了车补的“小算盘”,车补发放之后“只进不出”的情况比较常见。用自己的车磨损怎么办?为啥我剩下的补贴要比别人少?为何我总下乡?各种不美妙的声音纷至沓来,让“下乡”成为一种不好的选择性标签。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说了这么多,这些原因和结果归根结底是对公车改革“后续动作”的呼唤。笔者认为,开弓没有回头箭,但后续动作很关键。例如,要对公车改革的彻底性和全面性进行考察,了解掌握公车补贴落实的具体情况,别让好制度、好政策总是“悬在半空”;要完善改革后公车使用申请审批等制度,建立健全意见反馈机制,别让使用车辆“出现卡壳”;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处理好“公车私用”和“私车公用”的内在问题,让不法者无处遁形,让奉献者有所安慰,别让大公无私“心寒意冷”,最终建立公务出行便捷合理、交通费用节约可控、车辆管理规范透明、监管问责科学有效的新型公务用车制度。我们相信,做好了这些“后续动作”,“下乡少了”之难题也必将迎刃而解。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