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公开发表。在谈到尽快扭转一些干部“为官不为”问题时总书记指出,要做到“三个区分”,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毋庸讳言,当前干部队伍中能力不足“不能为”、动力不足“不想为”、担当不足“不敢为”的问题表现比较突出。出现这些问题,既有干部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原因,还有干部管理制度的原因。其中,解决“不能为”问题,主要靠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是一个常态化的过程;解决“不想为”问题,根本上要靠干部个人思想的转变,思想通了,问题就迎刃而解。相比之下,解决“不敢为”问题更加迫切,也更加不易。实际上,不少干部都反映很多时候不是不想为,也不是不能为,而是害怕做得多错得多,最后反而出力不讨好。有人形象地将这个现象总结为“洗碗效应”,认为洗碗多难免要打破碗,难免要被责骂,还不如少洗碗、不洗碗。
总书记提出“三个区分”,即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这一要求从干部管理的角度,回应了干部比较关心、比较担心的问题,为破解“洗碗效应”、解决干部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指明了方向。当前,关键是要在具体工作中将“三个区分”的要求落到实处,让干部更加心无旁骛地干事业,更加一往无前地抓改革。
要看到,落实“三个区分”是形势任务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从某种程度上说,新形势越复杂、新任务越繁重,干工作的出错率就越高。这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所主张的事物在曲折中前进的一般规律,也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摸着石头过河”的特殊规律。要将“容错”作为“三个区分”的重要内涵,对成功率要有一个合理预期,不能指望所有的事情都一蹴而就;对出错率要有一定的容忍空间,不能指望所有的设想都一毫不差。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不能搞一“错”否决、谈“错”色变,否则就会导致即使有很小的风险也不愿承担、不想尝试,即使有很明显的错误也不肯承认、不肯改正,反过来最终影响事业的发展。
容错的目的在于纠正已经发生的错误,防止可能发生的类似错误。“三个区分”明确了需要包容的三个方面,即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对这些方面既要包容和面对,也要加紧改正、加强预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作为干部自身来讲,工作中的过错在所难免,不能因为害怕过错就不干工作了,这样看起来不会犯错误,但实际上是更大的错误。要把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把敢想敢干和三思后行结合起来,把“吃一堑”和“长一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降低改革的风险,最大限度汲取失败的教训。“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作为组织来讲,要干部以机会,不能贴标签、扣帽子,而是给予信任和帮助,加强支持和指导,鼓励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在今后的工作中证明自己。
需要强调的是,宽容并不适用于所有人、所有事,对不该容、不能容的要坚持“零容忍”。全面从严治党这根弦必须始终绷紧,不能让一些人误判形势,以为谈容错就是放松从严要求,从而产生侥幸心理、放松自我要求。要按照“三个区分”的要求,把谋取私利的、明知故犯的、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严格甄别出来。这些属于动机不纯作风不正的错误,属于不讲政治不讲规矩的错误,与正常的工作失误和错误有着本质区别,在任何意义上都不应容忍,都要严肃查处。通过从严管理干部的严格落实,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让干部把注意力都聚焦在干事创业上。
相关专题 |
· 大别松涛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