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

任仲平:标注治国理政新高度【2】

2016年05月03日07:1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五)每个国家的崛起,都会面临一些“最宏大和最重要的问题”。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文明型国家”,这样的问题归根到底就是三个:如何认识历史,在五千年文明的土壤上嫁接现代文明?如何认识世界,让一个独具特点的大国汇入世界体系?如何认识自己,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的现代化之路?

回望过去,正是因为回应了这些问题,我们才开创出一条引领民族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今天,当中国进入发展新阶段,这样的追问就更为迫切:怎样确立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联系,并以中国道路的自我完善,去实现现代化后半程的惊人一跃?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在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传统与现代是生生不息的连续体,中国的现代化不是要割裂传统,而是要让五千年文明之根吐出现代新芽。论述中国道路,立足“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思考治国之道,强调“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描绘中国梦,指出“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弘扬核心价值,注重“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体现的是传统与现代的激荡。

“中国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在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中国与世界是须臾不可分离的共同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驳斥“修昔底德陷阱”,以“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批驳“文明冲突论”,以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一带一路”带动其他国家分享中国发展红利,以积极作为“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更加合理”……中国的安定,离不开世界的稳定;世界的繁荣,离不开中国的发展,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体现的是中国与世界的交融。

“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同样,离开不断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彻底、不可能久远”,在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自信与自省始终是中国道路自我完善的动力源。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提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对这“三个自信”要刻骨铭心。增强自信,才能让中华民族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定力,让社会主义中国有“风景这边独好”的底气。勇于自省,才能让改革开放有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的自觉,让社会主义制度有自我完善的动力。直面问题,彰显优势,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体现的是自信与自省的互动。

从“时间进程”中把握传统与现代,从“空间格局”中审视中国与世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渊源、世界意义与发展脉络。

(六)在一所大学的中国研究课程中,教授第一节课就向学生强调,理解中国要注意三件事:中国非常大!中国非常非常大!中国非常非常非常大!的确,中国那么大,人类社会既有的治理模式,在这里都可能“失灵”。

“现实的成功是最好的理论,没有一种抽象的教条能够和它辩论”。3年多时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用理论引领实践,让中国在历史的脚本里续写辉煌。在这一过程中,贯穿始终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基于对制度特点的把握、对治理规律的理解、对发展属性的坚守,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应运而生,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坚持党的领导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彰显了政治制度的引导力。不同于很多国家,中国的发展之路上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核心团队”。坚持党的领导,使我们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中国奇迹最深层次的密码。把党的领导放在更加重要的核心位置,让我们的制度既高效又灵活、既民主又集中、既多样又团结,有利于锻造坚强的政治领导力。

强调发挥好市场与政府两个作用,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体现了治理方式的务实性。20多年前,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开始了“历史性结合”。十八大以来,我们对市场与政府关系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使得市场的活力充分迸发;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发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把市场能办好的事交给市场……两个作用的充分发挥,激发了经济发展的生机活力。

保障人民的主体地位,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彰显了社会主义根本属性。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中国的发展话语中,“以人民为中心”是永恒的价值底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追求“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全面深化改革,是为了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全面从严治党,是要打掉隔开党和人民的“无形的墙”……“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标定改革发展的价值核心。

中国走到今天,正处于迈向现代化的关键路口,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基石。一家海外媒体判断:“制度的成功,才创造了中国这一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文明衰落后再度复兴的奇迹”。

(七)得出这样的结论并不容易。

改革开放之初,西方期望中国会很快“演变”成一个西式国家,“中国式资本主义”等论调应声而起;当他们意识到中国不可能成为另一个“他们”时,制造出的是一波又一波“中国威胁论”“中国不确定论”“中国崩溃论”。从“西方中心”到“中国模式”,客观认识中国道路,道阻且长。

如今,现实给出了自己的回答。这些年来,西方国家陷入“新平庸时代”,金融危机余波不断,经济复苏步履蹒跚,恐怖主义、网络安全、气候变化、地区冲突等重大挑战接踵而至、此起彼伏。世界将走向何方?

许多问题,在西方那里找不到解决方案,中国却摸索出一套理念和办法。今年2月,美国《洛杉矶时报》记者用《以乘坐时速180英里的中国子弹头列车迎接猴年》为题,描绘自己在中国乘坐高铁的所见所闻。文章说,在中国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令人兴奋不已的成就很快就会因下一个的出现而被人淡忘。“中国速度”和“中国效率”的背后,正是这个国家独特的治理之道。

在实践上,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的治理范式。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确立“改革路线图”、按下“法治快进键”、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了23次会议,从司法改革到医疗改革再到足球改革,审议通过了上百份文件,并紧紧扭住、狠抓落实。而美国总统奥巴马从2009年就在推动修复桥梁、隧道和高速公路等美国基础设施项目,直到2015年底才取得像样的进展。干了7年之后,奥巴马如此总结:优化美国政治形态,仅换掉一位国会议员或参议员,甚至换掉一位总统是不够的,必须改变整个体制。与此相比,世界感叹“中国树立起了一种崭新的治理样态”,把制度优势变成顶层设计的能力和落地生根的效率。

在思想上,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的价值标准。在国内治理中,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势和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统一于实践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全球治理中,强调正确的“义利观”,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从“欢迎世界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到世界上的事情要“各国共同商量着办”,中国提出了改进完善国际秩序的另一种可能。“软实力”概念的发明者约瑟夫·奈评价:中国倡导的政治价值观、社会发展模式和对外政策做法,会进一步在世界公众中产生共鸣和影响力。

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这样期望:“如果中国能够在社会和经济的战略选择方面开辟出一条新路,那么它也会证明自己有能力给全世界提供中国和世界都需要的礼物。”今天,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亿万中国人民进行的治国理政实践,形成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正在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

(八)中国在走一条什么路?大家都在寻求答案。

2014年9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出版,至今已有十几种语言的版本,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超过540万册。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认为,“这本书为了解一位领袖、一个国家和一个几千年的文明打开了一扇清晰而深刻的窗口”。世界渴望从中国掌舵团队的思想中,探寻其发展前行的秘密。

有人说,鸦片战争前,封闭的中国是一个缺乏“未来感”的国度,治乱兴衰、王朝更替,不过是周而复始。当社会主义中国阔步走向世界,未来在这个国度以另一种形式展开。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界的东方,正以自己的理念、思想和战略,创造着一个新的未来。

《 人民日报 》( 2016年05月03日 01 版)

上一页
(责编:姜萍萍、程宏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