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调研,该多些“掀锅盖查米缸”

刘庆传

2016年05月02日13:20   来源:新华日报

最近几条新闻让人印象特别深刻:4月15日,李克强总理考察北大,与学生共进午餐,当得知坐在对面一名本科生学士论文选题是《一般性转移支付对地方公共支出的作用》时,李克强建议他换个较为微观的题目,“你这个题目做得太大”!3月20日,汪洋副总理在泰州高港一农场调研,得知这里的有机蔬菜不施农药、化肥甚至可直接食用时,他当即摘了一把生菜,放进嘴里嚼了起来。

身为总理、副总理,日理万机,但调研中不怕“浪费时间”,这种认真、深入、细致、扎实的作风,让人感动,给人启示。

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今,调研已经成了各级领导干部最日常的工作方法之一,不调研则不开会,在讨论决策前多了解情况,这当然是好的。广泛而深入地接触基层实际,洞悉各种情况,有助于提升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总的来看,各级干部的调研作风是好的,但从一些新闻中也能看出点问题。比如,有的干部到基层调研经济,一个上午能走访四五家企业,茶还没泡开就匆匆赶往下一个点,可谓走马观花。再如,有的干部今年调研那几家企业,明年还是那几家企业;调研转型升级是某个点,调研现代农业还是某个点,只看“窗口”和“盆景”,而不接触“窗口外的风景”。又如,有的干部非常重视调研,在他那里“调研就是工作,工作就是调研”,其工作“始于调研”,但往往也“止于调研”,调研之后就没了下文,形不成成果,沦为“空”研。诸如此类的不足,严重影响了调研的效果。

开展调研,通常是为了决策,调研只是推进工作的手段,本身并不是目的。一项调研展开,就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形成切实的成果,要能对实际工作产生推动作用。调研费时费力费资源,调研者要腾出时间精力不说,调研对象也要付出大量劳动进行准备,如果起不到推进工作的目的,这样的调研有不如无。更重要的是,如果调研不深入、不仔细,调研点不典型、不具代表性,或者调研只停留于表面,形不成有效成果,变成“调而不研、研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无果”,那就会耽误对实际情况的了解,丧失发现和解决某些问题的机会,造成工作的失误。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2月15日视察江苏,在镇江丹徒区世业镇永茂圩自然村调研时,他走进村民家中,掀开锅盖,认真查看村民的生活情况,这一细节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当前,江苏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面临传统产业的升级、新兴产业的培育、过剩产能的化解、全面小康的决胜、风险与矛盾的预防等问题,需要各级干部大力发扬调查研究精神,深入实际,寻求答案。如果每位调研者都能有股“掀锅盖、查米缸、开冰箱”的认真劲,摒弃浮躁、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努力调而有研、研而有决、决而能行、行而能果,那么,又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