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官员“揩油”揩掉“乌纱”的警示

倪洋军

2016年04月18日11:1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经怀化市纪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给予贺慧明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建议按程序免去其怀化市地震局局长职务,对其违纪所得38127元全额上缴市财政。”4月14日,湖南省纪委通过官方网站三湘风纪网,对贺慧明违纪案件有关情况进行了通报。(4月17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坚决转作风、反“四风”,较好地净化了党风政风。但是,仍然有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对“四风”问题的严重危害性认识不足,更有甚者,明目张胆顶风违纪、顶风作案。殊不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前文提及的这位被群众举报的官员,长期用单位的加油卡为其私家车加油、公车私用、用公款报销私家车维修费等,属于严重的违规违纪行为,对其严肃处理,是正风肃纪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对其他官员的巨大震慑,值得各级各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反思和警醒。

公家的“油”揩不得。公私分明,公而忘私,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鲜明立场。“公权”必须“公用”,公家的任何东西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私用或占为己有,否则就是违规违纪,等待自己的必然是法纪的严惩。可是,令人遗憾的是,少数党员干部,包括某些领导干部,错误地认为,自己是公家人,就应该吃公家的、花公家的、用公家的,公家的“油”不揩白不揩,甚至将原本应该个人承担的一些费用也拿到公家去报销、单位去走账。前文提及的这位揩公家“油”的地震局局长,模糊了公与私的界限,私字当头,将公家的加油卡副卡长期据为己有,为己所用,还在单位定点维修点维修私家车并将费用在单位报账、公车私用、不正当报销差旅费、路桥费等,践踏了公道正义、纪律规范,受到应有的惩处,实属咎由自取。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引以为戒,正确对待公与私、纪与权、法与权的关系,始终做到公私分明、公道正派、依法用权、依规用权,不越雷池、不踩红线、不破底线,引领清风正气,永葆廉洁本色。

律己的“弦”松不得。“政者,正也,己不正焉能正人”,“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立身”。习近平总书记在“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中对严以律己提出了明确要求,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严守政治规矩,做到为政清廉。严以律己是对古今修己正身之道的凝练和提升,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原则,为党员干部指明了立身之本、为政之基,是领导干部成事之要。一些党员干部,包括某些领导干部之所以会在违法乱纪的不归路上越走越远,就是不能始终做到严以律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工作生活中不常反省,腐化堕落,终将落得身败名裂、甚至身陷囹圄的下场。前文提及的这位“揩油”的官员揩掉“乌纱”,深刻警醒我们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时刻绷紧律己之弦,不断自我净化、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真正带好班子、领好队伍,将改进作风落到实处,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监督的“网”疏不得。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只有始终将领导干部手中的公权力置于监督之下,才能促使公权公用、不得为私。然而,反观时下,少数单位和部门,一些监督的制度被束之高阁,或成为了摆设,当作了“稻草人”,特别是对于“一把手”的监督失之于软、失之于宽,没有织密监督之网,导致一些立场不坚、意志不强、私欲膨胀的官员,长期处于无人监督、无人管束的环境下,久而久之,想不腐败都难。前文提及的这位长期用单位的加油卡为其私家车加油,并多次违规用公款报私账,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督不到位,没有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督网络,存在着严重的监管漏洞。纵观其他一些落马贪官,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监督不力、不严、不实等问题。故此,各级各地党政机关特别是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权力监督和制约,整合多方资源,将监督之网织的更密更严更实,不断加强党内监督、社会监督,完善人大政协监督,推进纪检监察部门改革,实现纪检组织派驻全覆盖,从而避免“上级很难管,同级不好管,下级不敢管”的现象,让权力回归本位。党员领导干部要在自律的基础上,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始终将权力运行在阳光下、规范在监督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然,讲政治、守规矩,不是在嘴上说说而已、在墙上挂挂就算、在文中写写就行、在会中念念了事的,必须落到实处,并且要多方发力,多措并举,既要突出教育制度监督等外部因素的引导和制约作用,更要突出自律自重自省等内部因素的控制和约束作用,从而实现“公生明,廉生威”的正面效应,建设清明政治,让党员领导干部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正道上行稳致远。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相关专题
· 倪洋军文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