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警惕舆论反转中的“言语暴力”

蒋妥

2016年04月12日11:3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日,一标题为“曝福建漳浦女警酒后脱高跟鞋殴打保安”的视频在网上流传,以最快的速度聚焦着公众眼球。从曝光的画面来看,一女子对一男子连续殴打。有网友称,打人女子可能因停车问题与保安起纠纷。

随后曝光打人女子身份系福建省漳浦县公安局一户籍民警,网友评论也是群起汹涌,对于女警暴力行为要求不能止于停职处理必须严惩。但各类事件总是在反转又反转中一步步趋于真相。

微博网友留言称,女民警之所以殴打保安,是因受到保安的言语辱骂,说其“克夫、死老公”。而其丈夫也曾是派出所民警,20年前在一次执勤时,遭遇车祸不幸身亡。

如果这是事情的真相,那这样的事实令人动容。于是,反转之后,习惯性的反思再起。部分网友认为,谩骂对女民警造成的心理负荷足够,进而骤闻之下暴起伤人也是有情可原的了。网民倾向于同情弱者,但绝不能失去理性判断。语言暴力、行为暴力都是暴力,事情的解决不可用过火和极端的方式,以暴制暴显然不可取。

事实还遮遮掩掩的情况下,对当事人的各种评判、谩骂、攻击都显得为时尚早,都可能成为事件反转后对网络舆论呼声的一记响亮耳光。而真正值得我们反思的,是隐藏在社会舆论中的各种暴力现象。丈夫因公殉职后家属遭受的谩骂,乃至事件发酵过程中当事人受到的来自网民、媒体的舆论压力,都是一种精神和心理上的莫大暴力。

这些在舆论反转事件中愈演愈烈,却又常常被轻易忽略的暴力行为通常都深入社会肌理。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难以避免有各类社会问题。竞争压力加大,工作节奏加速,使得部分国民心理呈现“亚健康”状态,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也开始凸显。毋庸讳言,一些不太负责的媒体在其中扮演了不太光彩的角色,许多未经完全查实的信息为了博取眼球和点击量就忙不迭地公开发布了,随即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而本次的女警打人事件,不管是在标题还是报道的具体内容看,部分媒体也存在显著博取眼球的作为。

当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通过舆论引导,网友趋之若鹜的急于发泄情感,这些无形中造成的软性暴力,加剧了社会公众内心不稳定,这种不平衡又会造成个人负荷加重,并累及社会适应能力,无形中拖累了社会发展的步伐。当整个社会弥漫浮躁与焦虑时,不仅易引发有害的聚合行为,且可能因之导致社会的某种断裂,甚至影响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进一步促使社会焦躁感提升,从而形成某种程度上的一种恶性循环。

回归到原点,在整个事件盖棺定论划上句号前,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我们需要做的是更多等待。但不管是言语谩骂的暴力,还是直观的殴打暴力,抑或新闻媒体的舆论暴力,当早日休矣。事实模糊则深入挖掘,事实清楚则追责问罪,这才是网络舆论该有的生态。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