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用公款消费做人情丢人更丢人心

马烨

2016年04月05日13:5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今年1月,浙江省纪委通报景宁畲族自治县粮食收储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经理毛旭东,违规发放津补贴、福利,违规公款消费。毛旭东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违规发放的补贴被清退收回。(4月1日 人民网)

毛旭东用公款做人情给同事娱乐消费,原因居然是怕在同事和下属面前“丢”面子失人心。在这位支部书记眼里,法纪终不如面子重要,而最后他也因此受到了处分,面子没有保住,还丢了人心民心,讽刺之余更应警惕。

十八大以来,公款消费就被明令禁止,因为触犯八项规定而被处分问责的事件和官员更是数不胜数。在这种高压态势下,依然有人像毛旭东一样,穿“隐身衣”,玩“新花样”, 钻空子,搞变通,违规使用公款进行私人消费,在党内带坏了风气。

为何总有人敢于触碰这条“高压线”?总有人想动这块“奶酪”?公款违规消费的痼疾三令五申实效不佳,除了部分党员干部纪律意识淡薄,存在享乐主义“老作派”外,根本原因还在于对此类现象的处罚和问责力度不够。

从各地对违规公款消费事件的处罚来看,大都是作违纪处理,内部通报或给个小处分了事,严重的最多开除党籍、给予撤职。部分地方的纪检部门在处理公款违规消费事件时,往往是“高举轻放”,处理结果也是“隔鞋搔痒”、“不疼不痛”。有的监管部门甚至碍于情面,充当了“好好先生”的角色,“睁眼闭眼”,并不从严从重进行处理。处罚上的包容,让少数顶风违纪者产生侥幸心理,形成“破窗效应”,于是就总想巧立名目,打政策“擦边球”,穿各类“隐身衣”,违规进行公款消费。

扯下公款消费的“隐身衣”,勒住公款消费的缰绳,要念好监管“紧箍咒”,实行公示制,接受社会监督,对公务考察、学习、接待等公务活动严格控制。要扎紧“钱袋子”,紧缩公务财政预算,建立足以清除财政支出灰色地带的长效机制,强化对公共财政的监督和约束,从而把官员随意动用公款消费的权力牢牢关进笼子。

监督和制度的“笼子”关紧外,还要对跑出“笼子”的“苍蝇”“老鼠”狠拍严打。要将惩治违规公款消费上升到反腐的高度,以零容忍的态度查处触及公款消费高压线的人,不但要让违规者丢面子,更要让其丢“帽子”,用惩处倒逼公务活动透明化、公开化。唯如此,才能彻底杜绝违规公款消费的滥觞,从根打掉这个官场陋习,为官者才能真正做到既有面子又有人心。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谢磊、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