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调研走访岂能“一走了之”

商骅池

2016年03月29日13:1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有人反映,每年政府都会派人来企业调研走访,但回去后,很多杳无音信,需要排忧解难的问题依然如故。(据3月28日人民日报)

定期下乡村、进企业、入社区,进行调研走访,了解社情、民情,倾听群众呼声,与企业负责人、个体工商户近距离接触,了解制约发展的难点问题,采集各方意见,为实现服务职能和社会效益的最佳融合获取第一手材料,这本是勤政、亲民的一种表现。但在现实中,有些地方和单位却是“走而不访”、“访而无应”,要么只是遛一遛、转一转、看一看,走马观花不触及实际问题,要么就是聊了问题问了困难,却不做有效传达,不向上级或有关部门反映,不深究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不思索解决困难的有效方法,所谓调研走访亦沦为某些官员的“亲民秀”。

其实,各地每年都有调研走访的“硬性任务”,要求各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根据自身职责和业务范畴,进行调研走访,采集问题,但却鲜有对调研“结案率”作出要求的,以致于访与不访一个样,“年年走访看问题,问题累向下一年”,群众寄予调研组的希望渐渐破灭,企业见到走访团的笑容慢慢僵化,极大降低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度。

走访重点在于用心了解。调研走访首先得把态度摆正,要带着“心”开展工作,既要真走真看了解现状把脉社会实情,又要真访真谈问计问需掌握群众需求,要有直视困难的真心,也要有接纳意见的诚心,更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决心。只有态度放得端正,群众就会把干部当知心人,企业才会对领导说掏心言,才能真正为政策制定和职能转变提供确切详实的信息。

调研关键在于解决问题。调研走访要牢抓问题导向,找不准问题,不能解决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调研工作就会偏离靶心。“明白了”、“记下了”、“一定传达”、“马上解决”的口头禅,只是离身托词,不是应对问题的“万能钥匙”。调研走访更应该把功夫放在后面,放在采集问题之后的解决问题上,要根据问题个性事件或普遍现象的性质,思考和讨论解决的具体方案,要将“结案率”作为考核调研走访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才能避免“一走了之”的偏颇。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效,夺取扶贫攻坚战的最终胜利,调研走访既是“哨兵”也是“先锋”,唯有前战打得扎实,“后行军”才能有的放矢,如果“先锋军”只是“蜻蜓点水”、“过而不问”,那么再大的力道也是徒劳无功打不到“点”上。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