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人才评价不能简单“以文取人”

胡军

2016年03月24日16:0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人才评价标准是指挥棒,往往指引着人才的培养方向。近日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对人才评价机制作出调整,提出不将论文等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这对树立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人才的导向,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活力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加强人才队伍的开发,既要培养“高精尖缺”人才,又要开发乡土实用人才;既要培养“象牙塔”上的人才,又要开发“泥土堆”里的人才。这就决定人才评价不能简单地以学历、职称、论文为标准一概而论,对不同层面、不同行业的人才评价不能一刀切,而要把工作实绩和社会价值作为主要标准,引导各类人才从推动改革发展的实际需求中瞄准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把聪明才智体现在干事创业的实践中。

不可否认,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以文取人”的现象较为普遍。只要谁在学术期刊发表了论文,谁就获得了评职称的“通行证”,至于其实际操作能力和学术成果的转化应用,则放在一边,很少问津。一些评上高级职称的人,在进行实用技术研发中却往往拿不出有实际价值的科研成果。与之相反,许多在科研和生产实践中有重大成果、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却因没有高学历、高职称和高端论文而被挡在人才评定的门外。这种现象反映出人才的评价机制不尽合理,没有形成以能力和业绩为核心的评价体系,简单地把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标准锁定在论文上,甚至成了评价人才唯一的“硬杠杆”。

这种“以文取人”的评价标准,暴露出片面追求论文数量而不看其实际作用的弊端。为了评职晋级,一些人不是把精力放在干事创业上,而是放在“纸上谈兵”上,出现了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倾向,陷入从论文中来、到论文中去的怪圈,出现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研究开发与实际运用“两张皮”。有些论文质量却不高,抄抄写写,修修补补,东拼西凑,跟风随影,真正自主创新的少、拥有知识产权的少、有实际推广价值的少。如果以此作为人才评价标准,无论对人才自身的发展,还是对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有不可小视的影响,既浪费人力物力,又败坏学风行风。

实干出英才,实绩识英才。评价一个人有没有真才实学,论文只是一个参考因素,不能只看论文发表的篇目数量和期刊影响,不能只看论文得奖的级别和交流情况,而要建立以工作业绩为依据,由职业道德、专业水平、实际应用与创新能力等要素构成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指标体系,重点看其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作出了多少实际贡献,看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社会民生改善注入多少正能量。唯有客观分析、综合研判、科学评价,才能真正培养、造就、检验各类有用之才。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相关专题
· 干越白丁文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