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瑞明
医养结合,对老年人来说非常重要,这有利于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真正实现“老有所依”。同时,打开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之间的双向通道,也有利于促进社会资源自由开放流动,实现“1+1>2”的最大化利用效果,提高国家的养老服务水平。(3月17日半月谈网)
老年人各项功能减退,不仅需要养,更需要有医疗保障。现今社会养老机构有不少而大多是以“养”为主,医疗辅助功能尚欠缺。“医养结合”既能医,又能养,一般的慢性病、常见病无须转到医院就地就能得到治疗,此种功能较全的养老方式,丰富了“老有所依”的内涵。
然而,现实中“医养结合”并非快速推行。从目前看,养老机构大致有公立和民办两种,民办养老机构要实行“医”,得请专业的医生,得添置相关的医疗设施,还得有专门的医疗场地,这笔开支不会小,再则,兼有医的功能必须达到一定的养老人数,而人数过少,医疗资源将得不到充分的运用,成本将增加,如此,小型甚至中型养老民办机构很难实施。即使是公办医疗机构也同样会遇到“医”过程中养老者的报销问题,收费及服务等等问题。
据了解,按照国家卫计委发布的标准,养老机构医务室建筑面积应不少于40平方米,需配备至少1名执业医师和1名注册护士,其床位达到100张以上时,每增加100张床位,至少增加1名注册护士。按照此标准能够达标的养老机构少之又少,如:南昌只有两家大型养老机构申请建立了标准更高的护理院。再则,多了这项功能,等于多了一份责任,老人要养好还必须要医好,医疗中出现纠纷怎么解决等等都应该考虑。
“医养结合”是养老发展的方向,要尽快的普开需要有强有力的配套保障,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实行机构养,也可以实行“居家”养,对于“居家”养者,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备专门的家庭医生,定期送医送药上门,并与社区医院联动对患者提供及时服务。而对于专业的养老机构则可从资金上进行扶持,在政策上进行倾斜,采取整合和联手的方式,着重在“医”的标准上进行完善,同时,还得选好人,选配医务人员需要较高的技术,有一定的临床经验,有尊老爱老“孝”心之人进入。
值得一提的是,医养结合属于社会公共福利的一部分,要突出其的公益性。老人医疗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在收费上不能完全按商业化模式操作,实行“医药分离”提供廉价药物,降低检查费,让老年人看得起病,老有所医,使老年人得到更多的关怀。
“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要热起来,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配合,作为一项慈善,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捐款捐物,唤起更多的自愿者为其提供服务,以助推“医养结合”这一新型的养老模式快速普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