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衍鹏
党的事业需要的不是一堆“泥菩萨”,而是一大批想干事、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好干部。改革攻坚,小康冲刺,“泥菩萨”虽不是拦路虎,却也与绊脚石无异,尤须戒慎之。(2月3日,《人民日报》)
有句歇后语,“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但目前在不同的“衙门”里,还有一种“泥菩萨”,他们不是自身难保,而是只保自身。一切急难险重关乎一方发展和百姓利益的事儿,到了他们那儿全都要“等一等”“看一看”“缓一缓”“稳一稳”“放一放”,以此塑造一种“能够掌控大局”“稳坐钓鱼台”的“大领导做派”。但如果涉及到自身利益,遇到能为自己的政治前途增加筹码的事儿,他们也会点灯熬油、“不遗余力”,甚至违背原则、践踏法纪。总之,“泥菩萨”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干为党为民的事”,但却相当“爱惜自己的羽毛”。
如此不堪的人,是如何走上“菩萨”级别神坛的?
历史和现实总是给一些政治投机分子以“机会”。
过去,要培养重用一名干部,往往是把他放在一个较为“醒目”的岗位上锻炼,而只要他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按照“惯例”做完规定动作,那么他就是下一个被提拔的人选。但也有“意外”。如果有人打破了“惯例”,做出了“出格”的事,那么他的履历上就会留下“污点”,能否被提拔就需要打一个很大的问号。按照“惯例”,他需要继续“锻炼”下去。因而,一般没有人去打破“惯例”。
现在,党中央洞察到了旧有制度机制的不足,主动打破了“惯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重要战略部署。中央先后制定和完善了干部选拔任用、干部教育培训、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干部问责、干部兼职、干部档案管理、“裸官”治理等方面制度,全面加强干部从严管理,取得明显成效。尤其是《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的出台,对于铲除“泥菩萨”赖以生存的土壤,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重担,敢于负责,敢于较真碰硬,并根据本地域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探索制定行之有效的推进措施,切实推动各项制度落地生根。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监督力度。要在监督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让现行的监督机制真正运行起来。尤其要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而不是让监督流于形式,甚至有事藏着掖着,害怕被监督。例如,在民主推荐领导干部问题上,往往是有关部门把选票带走封存,并没有当场唱票公布结果。如此,所谓民主推荐,到底是领导的意志,还是民主的意志,民主的成色几何?或许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了。没有监督,就没有约束,就没有民主。
改革攻坚,小康冲刺,“泥菩萨”虽不是拦路虎,却也与绊脚石无异,尤须戒慎之。只有“狠抓制度执行,扎牢制度篱笆,真正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才能把“泥菩萨”赶下神坛,还人民一个朗朗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