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李克强“不靠审批靠监管”说给谁听?

倪洋军

2016年01月18日14:2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强调,少办一个证并不是简单的“放权”,更是推进放管结合、提高监管效率的重要举措。“一开始也有人担心,简政放权会不会放‘乱’了?实践证明,市场并没有乱。关键还是要加强监管。”总理说,“要真正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不能靠审批,而要靠市场监管。”(1月14日中国政府网)

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是新一届中央政府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打出的“当头炮”。三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地审批项目逐步减少、行政效能有效提升、制度改革持续推进。但是,与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有些部门不愿放权、不敢放权、不能放权,担心“放开了市场会乱”,个别部门内部运转机制不够完善,甚至人为设置前置条件,导致实际审批时间冗长;有些地方政务服务体系整合不到位,便民服务网络不够健全,“门好进”了,但是“脸难看”、“事难办”,老百姓“磨破嘴,跑断腿”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如此等等的重审批、轻监管现象,说到底,还是权力观错位,更是责任缺失的表现。为此,李克强总理强调,“要真正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不能靠审批,而要靠市场监管。”可谓切中要害,具有很强指导性。

公开公平公正,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首先需要各类市场主体切实增强法制意识,守法经营、诚信经营,而这样的意识和行为,只有在市场运行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并不是在审批办证的过程中所能核准和界定的。因此,必须充分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当然,活力,一方面来自主体内部,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外因,那就是依靠各级各部门努力去营造宽严相济的外部环境、市场秩序。这些,靠不了审批,必须靠强有力的市场监管和贴心到位的服务。

党的根本宗旨决定了各级各部门必须始终将“服务”放在第一位。当然,行政审批也是服务,但是过分地强调审批,甚至人为设置审批门槛和办事障碍,则不是服务,而是“卡要”了。少数政府部门、个别工作人员或党政官员,之所以过分注重审批,从表面上看是在严格把关,但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不愿意放掉手中的权力以及通过权力交易所带来的“好处”,而不愿意深入市场、深入现场做耐心细致的监督管理和帮办服务。这其实是本末倒置、主次颠倒的表现。少办一个证,少跑一个部门,就能给企业节约大量时间、节省不少开支;而少办一个证并不是简单的“放权”,更是推进放管结合、提高监管效率的重要举措,是服务宗旨的回归。

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该担当。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是一场自我革命,涉及面广,触及利益深,社会关注度高。各级各部门必须明确职责、精心组织、稳妥推进,坚决打好简政放权、职能转变这场攻坚战。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既要落实放权的责任,又要担起监管的责任,防止出现监管真空;要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及时向地方政府报告重大工作进展情况、责任完成情况;要主动服务,强化督查,严格考核,对工作不落实、行动不迅速、成效不明显的单位及其个人,要进行通报批评,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推诿扯皮的行为,要严肃查处,对执行不力,出现重大工作失误、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要按照有关规定对责任人实行问责。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互相联系的一个整体,也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实践证明,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我们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确实增加了市场活力。要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坚持做到该放的要放,该管的必须管好,全力优化服务。无论是提升旧动能,还是培育新动能,都需要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等改革,打造中国经济“双轮驱动”的持久动力。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朱书缘)
相关专题
· 倪洋军文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