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长江日报:期待正职转副手成为官场常态

吴龙贵

2015年12月22日08:45   来源:长江日报

原标题:期待正职转副手成为官场常态

  近日,云南南涧县女官员聂琼芬发文自曝从“一把手”转任“副手”的消息,引发关注。聂琼芬原来的职务是南涧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新职务是南涧县政协副主席。记者调查发现,出于领导班子调整需要,从正职转任副职、从“一把手”转任“副手”的案例并不多见。(12月21日《新京报》)

  官员由正职变副职、从“一把手”变为“副手”,一般分为三种情况,一是“问题官员”的降职任用,二是由于身体原因,三是出于领导班子调整的需要。聂琼芬的原职务与新职务都是副处级,也无身体原因,显然属于第三种,也就是说这次岗位调整本身并不带有任何的负面评价。

  但即便如此,官员从“一把手”变成副手,通常来说还是会解读为一种失败,或者是仕途从此走下坡路的标志,哪怕官员的级别、待遇并未发生变化,甚至是从一个不重要的岗位转任到一个重要的岗位。一方面,公众对官员的仕途有一种心理预设,就是从“被人管”到“管人”,也习惯了官员一路升迁,但凡出现一点波动,就会认为是“出了问题”。另一方面,“宁当鸡头不当凤尾”似乎也是一种官场潜规则,“一把手”位高权重,在一个部门内享有很大的话话权,而“副手”再怎么重要,似乎都不如“一把手”来得风光,更能体现事业的成功。

  这种权力观亟待转变。“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很多人都会把这句话当成个人奋斗的励志格言,但事实上,这碗“鸡汤”并不适合于官场和公职人员。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和专业特长,只有在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才能最大化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和优势。在公职岗位越来越专业化的今天,这一点尤其显得重要。“一把手”与“副手”,岗位分工不同,职业属性不同,思维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当得好“一把手”未必能当好“副手”,而一个称职的“副手”也未必就能胜任“一把手”。

  推行干部“能上能下”,应该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治庸治懒,对无能者降级降格使用,二是对那些有能力,但在现有岗位不能发挥专长的干部,要及时的转岗。此举也是对许多官场积弊的有力纠偏。干部选任制度再怎么完善,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总有选错人的时候。比如有些干部在“副职”上干得风生水起,到了“一把手”岗位便明显无法适应,通常在没有犯错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做出调整,这就会造成一种人才资源浪费。

  和市场资源一样,人才资源只有合理配置,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打破领导岗位的固化形态,让干部们充分流动起来,找到自己真正适合的岗位,实现人尽其能,这应该成为官场常态。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朱书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