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官员“拖延症”是惯出来的作风病

陈央

2015年12月08日15:5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相当于100多个西湖大小的土地被闲置、两个地级市就有2万多套棚改新开工任务虚报“凑数”、数百亿元财政资金趴账上成“瞌睡虫”、24个省、区、市的249人因懒政怠政被问责。其中暴露出的懒政怠政问题更是触目惊心,部分干部“只想当官不出力、只想揽功不担责、只想谋权不舍利”的“偷闲”状态。(新华网 12月7日)

民间有言,“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然而,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干部还是不在少数。资金沉淀、土地闲置、保障房空置、棚改水利建设迟缓,重大项目“落地”持续感染“拖延症”,财政资金“趴了窝”,重大项目进展慢,折射的其实是经济新常态下懒政怠政现象的抬头和蔓延。

有的干部,心中虽没盼着“一份报纸一杯茶”的闲适,但也贪恋“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清净,对于工作能拖就拖,能推就推,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工作缺乏主动性。有的干部,愿当“太平官”,深谙“不做就不错”,工作中不敢担当,不敢碰硬,对一些牵涉面广、程序复杂,矛盾突出的迟迟不解决,以拖代劳。还有的干部,对权力争先恐后,对工作听之任之,要权力挣表现时趋之若鹜,要落实挣民意时却推三阻四。这些干部,虽然是少数,但其不良思想着实不能忽视。

“拖延症”是一种“慢性”病,不是不做,只是慢了半拍,不是不能完成,只是完成时间遥遥无期,不是放弃,只是还没想好从哪里干起。这种病,看似影响不大,对 “健康”无害,但却影响着干部的能动力,特别是对于高官,大官,一拖一慢则导致几亿资金闲置,数百亩土地荒废,数万名群众生活迟迟得不到改善。官员,虽不至于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般神通,但其背后的“杠杆效应”还是不容忽视。

“拖延症”是一种作风病。背后是不想为,不敢为,不愿为的懒政怠政思想。对于群众关心的事不上心,对于为民的事不给力,对于惠民的事不作为。久而久之,必然带坏干部队伍,败坏社会风气。

其实,官员的“拖延症”是“惯”出来的,项目实施缺乏成果验收,为群众办事缺乏监督渠道,监督不给力,奖惩不逗硬,久而久之,干部便越来越懒,越来越怠政,懒理窗外事,一心只贪清闲。

要治疗“拖延症”, 对官员就“惯不得”,要以严厉之心,逗硬监督,强化监管,让官员有一种“火烧眉毛”的紧迫感,监督“箭在弦上”的高压力。要敢于对不作为“开刀”,创新考核方式,强化监督渠道,加大审计力度,对干部工作做到真监督,真考核,对群众呼声做到真关切,真回应。逗硬监督和奖惩,让干部不敢怠慢,不敢不为。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朱书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