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官场失意,岂能用贪腐“疗伤”

郭雪营

2015年12月04日16:5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湖北省宜昌市原市长助理、三峡坝区工委党委原书记王松华自2006年市县换届开始,升迁连续三次受挫,心理彻底失衡,从此一蹶不振。即便2007年组织提拔其为宜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他公开宣称“不想来这里”。宜昌市某市领导到开发区视察工作,他坚决不去,并愤愤不平地说:“我去陪他干嘛?!他的位子本来应该是我的!!”(12月3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他的位子本来应该是我的”,这句话包含着多少的不满与委屈?这也难怪在上级领导检查指导工作时,王松华选择闭门不见。其实,不满与委屈的背后是蛮横与无知,是对权力“望眼欲穿”的渴望。身为党员领导干部,不懂得敬畏权力,而是把权力当作工具,在失去之后,必然会“走火入魔”。

权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如果是为了在更高的位置为民带来更大的福祉,那么王松华的多次“运作”,要求“进步”尚有一点可取之处。但事实证明,他削尖脑袋往上爬,仅是为了满足自身的虚荣和私欲,必定为人所不齿。如果眼里只盯着权力和位子,心里只想着好处和票子,那么最后只能落得一身铜臭气,被组织和人民抛弃。

“用权当如履薄冰,不慎乃殃;纵欲似饮鸩止渴,无节则殇。”王松华的浮沉史给党员干部带来一些警示,是权力的蛮横和无尽的私欲毁了他自己。在枝江市任职,有了一些功劳之后,他居功自傲,搞“一言堂”,践踏民主集中;在官场失意后,他竟选择用金钱“弥补”,用贪腐疗伤,任由私欲无限膨胀,让自负迷失本性。王松华把权力当作私有工具,把贪腐当作疗伤的“解药”,自然会越陷越深,坠入无底深渊。

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引以为戒,在履职尽责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底色,坚守底线,用权不能任性,不能做权力的奴隶。

组织上也要做好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每次提拔调整干部,可能都会出现“几家欢喜几家忧”的情况,要及时帮助官场失意的干部走出思想误区,防止“牛角尖”越钻越深,不要再让“能人腐败”上演。纪检监察部门也要经常性地“咬耳朵”、“扯袖子”,帮助那些站在“十字路口”的党员干部选对方向,避免误入歧途。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