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用“阳光”驱散权力寻租“灰色雾霾”

陈媛

2015年12月04日15:5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尽管各地在大力清理各类协会、中介违规行为,但在人防领域,行政审批转移给“红顶中介”形成市场垄断的现象仍未能有效治理。(12月3日 《京华时报》)

提起“红顶中介”,必然联想到权力寻租,政府官员通过形形色色的手续、关卡、资质、认证,蚕食着行政审批权红利,将权力变现为口袋中的钞票。在权力寻租所形成的“灰色雾霾”下,自然少不了权钱交易、权物交易、权权交易等,寻租所能带来的利益,是权力腐败的根源所在。当权力沦为谋取私利的工具,手中的笔杆子、印把子就如同脱缰的野马,不再听从制度的约束,最终侵害的是群众利益,损伤的是政府公信力。

自中央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以来,各类行政审批权下放,方便群众的同时,更有效预防了权力腐败,权力清单的公开亮相也进一步压缩了权钱交易的“灰色带”。但在人防领域,“红顶中介”仍有其生存的空间,纵观其中一些权力寻租的手法,不是利用手中的笔杆子私设关卡,就是仗着手中的印把子任性妄为,不管怎样心里想的都是自己的“小九九”,谋的都是一己私利,都是些“见不得人”、上不了台面的事。

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容易发霉腐烂,同样道理,不能做到公开公正,权力就容易找到寻租的空间,滋生出腐败堕落的“霉菌”。在人防工程建设过程中,有的地方对易地建设标准、行政审批流程、项目招投标等不公开,利用职务便利违规操作、私设关卡,从中吃拿卡要,干涉招投标,甚至有的通过下设协会等组织,垄断工程设计、图纸审查、设备采购等领域,从中牟取暴利。拿到手的钱再“偷偷”地以专家费、福利费的名义收入腰包,而这一切都是监督缺位导致的恶果。

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无论是在“肥肉”多多的“油水衙门”,还是所谓的“清水衙门”,如果权力不受监督,制度约束就难以发挥作用,领导干部的规矩意识、纪律意识就容易淡漠。长此以往,有的干部就会觉得“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把一己私利看得重了,对群众利益看得轻了,把手中的权力看得重了,对肩上的责任看得淡了,思想上“跑风漏气”,行为就很容易“脱轨跑偏”,出现“借权发财”的事情也就在所难免。

常晒阳光能有效防止东西发霉变质,把权力置于“阳光”下,寻租的“灰色雾霾”才会散去,权力才没有任性的机会。想要治理人防领域的权力腐败,既要加大对各类协会、中介的清理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规违法行为,形成强力震慑,更重要的是应该用公开促进公正,将人防工程建设标准、易地建设收费标准、行政审批流程、项目招投标等政务向社会公开,增加工作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用“阳光”驱散权力寻租的“灰色雾霾”,让为政者不能、不敢任性妄为,牢记身边还有教鞭子,时刻管好手中的印把子和笔杆子。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